2007年4月18日 星期三

誰是「大嘴巴」?──同事篇

有時候算一算,上班族一天和同事相處的時間可能比家人還長。儘管彼此沒有什麼血緣關係,卻因為在同一工作環境中,為了考績、升遷、或進修機會等因素,而有著微妙的互動關係。

敢怒不敢言?

每次探討到辦公室人際關係,我常被問及:「如果同事中有人喜歡製造是非,該怎麼辦?」
製造是非的同事必有他們特殊的背景,一種是高舉「紅人牌」;一種是高舉「爛人牌」。
「紅人牌」指的是有些和主管有親戚關係,或是大客戶的子女,由於關係不尋常,以致被關照,結果工作不見得很認真就可以得到升遷或分紅的機會,使得其他任勞任怨、拼死拼活的同仁心理不平衡。
「爛人牌」指的是有些同事膽敢扯爛污。比如在主管面前吹牛拍馬,可是在主管轉身之際卻偷懶延宕,甚至和忍氣吞聲的同事搶功。這還不打緊,有時還趁主管不明究裡之際,把優秀同仁說得一文不值,搞得辦公室烏煙瘴氣,偏又自命清高,彷彿置身事外。

如何自在上班?

一個人憑真才實學,又有理想抱負,這時多麼希望找到合適的工作環境,讓自己一展長才。所以,應徵時除了觀察公司的形象、財務狀況,和未來發展性之外,同時也需要了解同事相處的情形。
在美國曾經有公司要求初選合格人員到公司試做一天,或者跟著業務員拜訪客戶,或者在相關部門和資深員工一起上班。
接著在第二關面談時,由於已有實務了解,因此再進一步的甄選過程,比較能謀合(match)到雙方的需求,不至於像瞎子摸象隨便決定,屆時出現高流動率,公司也成了人才搖籃的跳板。
每一個人在職場生涯中,總難免會碰到一、兩位人際關係有問題的人,對方或者陰陽怪氣,或者笑裡藏刀,或者拒絕溝通,從他們身上,至少我們可以學到反面教材,千萬不要步入他們的後塵。至於真的面對面、躲也躲不掉時,又該如何是好呢?

不做「大嘴巴」

有位年輕女性上班族A,在一次我的演講會上分享個人經歷,引得全場聽眾拍手稱好。
原來A的辦公室有位綽號「大嘴巴」的同事,總是喜歡跑到樓上向總經理打小報告。A本來和同事們一起憤憤不平,也在背後批評「大嘴巴」的不是。後來,有一天,她突然領悟到:自己是來工作,不是來搞是非,如果自己也在背後攪舌頭,這豈不是和「大嘴巴」半斤八兩嗎?
另外,A也想通,如果總經理聽信「大嘴巴」的話,可見這不是久留之地,等她自己短程目標告一段落,她自有另外的規劃。而如果總經理明白是非,制止了「大嘴巴」的習性,那麼A會更佩服總經理,知道這是一個可以發揮所學的公司。所以,A目前保持認真工作,同時觀察公司動態的階段,自己心中很篤定。
當A條理清晰地分析自己的看法,大家不禁佩服她的智慧。事情不就是這樣嗎?想通了,問題就不是問題,反而可以視為成長的跳板。
﹝原發表於《國語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