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爸媽不動氣三招

做爸媽的明知道應該對孩子的態度要好一點,可是不知道為什麼,一進門,鞋子都還沒脫好,脾氣就上來了,因為可能看到孩子們正在客廳追逐吵鬧;可能看到滿屋隨手亂丟的書包、制服、襪子……。

有位上班族媽媽講得很傳神,她說:「週一到週五,我對孩子就是沒有耐心,

到了星期六、日,我的情緒好多了,這是為什麼呢?」

我反問她:「週一到週五,妳是不是工作忙碌,回家已經很累,所以看到孩子就心煩;但是週六、日,睡眠比較夠,作息比較正常,相對地,情緒空間也跟著出來了。」

這位媽媽聽了立刻點頭,並且說:「原來如此,這樣說來,孩子實在無辜。」

相信這是許多爸媽的共同心聲,究竟有什麼辦法在進家門之前,先整理自己的情緒?究竟當孩子犯錯時,做爸媽的又該如何心平氣和地引導?

一、聆聽音樂帶:下班返家前,有開車的爸媽不妨聆聽喜愛的歌曲,或靜心的冥想音樂;有位媽媽自製了一捲孩子從嬰兒牙牙學語,到上幼稚園唱兒歌,到十歲生日說感謝詞、講笑話等的錄音帶。她說:「聽著、聽著,開車回家的路上,所有辦公室的不愉快都拋到九霄雲外,進門看到兒子就是笑嘻嘻。」

二、冰箱備忘錄:有個家庭是在冰箱上掛著一本備忘錄,有家人的各種留言。男主人說,當他情緒一來時,先不對孩子開口而是去翻閱備忘錄,總可以找到一兩句孩子曾經寫給他的感謝詞,或是他曾經從書上抄下的自我警惕話語。他說:「很奇妙地,不到一分鐘,當轉身看孩子,已經不再那麼氣憤了。」

三、十分鐘再說:有位媽媽看到女兒房間很亂時不免口不擇言,結果親子關係變得很緊張。自從學到自我控制情緒的簡易方法後,她懂得適時表達:「我們十分鐘後再說。」結果在這段緩衝的時間裡,女兒早已把房間收好,或是懂得主動上前來道歉。

教養孩子若要得心應手,不是要求孩子事事順從,也不是大人時時自我壓抑,這其中一定有些具體做法,可以讓雙方改善關係。

﹝原發表於《聯合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