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5日 星期四

記憶改寫的力量 家人有話好好說

  「這有什麼好哭的?」

幼稚園演講會後,一位年輕媽媽找我談三歲女兒愛哭這件事,她看起來個性大咧咧熱情又開朗,不過,在評論女兒行為時,可能犯了一個無心過錯而不自知。

女兒愛哭,動不動就掉眼淚這件事,讓她快抓狂了。

她舉例說:「昨天,我答應女兒做完家事,就陪她到樓下的公園玩。可是,哪知廚房的事這麼多,讓我從三點做到快五點半。我看天色慢慢暗下,又接近晚餐準備時間,於是說改天有空再下樓吧!結果女兒就號啕大哭,說我騙她……有需要這麼傷心難過嗎?」

媽媽不明瞭對一個小孩來講,從小爸媽說的話,基於信任、基於親近,完全照單全收,當爸媽開始說話不算話,答應的禮物沒有準備,答應到學校又沒來……孩子不自覺得也會在他們的記憶區塊裡,烙下和爸媽不愉快、不信任的感覺。

「對,對,對,難怪最近我請她拿條毛巾給我,或是幫我拿拖鞋給客人穿,她都會嘟著嘴,動作慢吞吞,讓我看了又好氣又好笑,原來她的氣還沒有消哦!」

因為愛,

每句話都要好好說

無獨有偶,最近在一則電信公司的電視廣告裡,正巧看到很類似的情景,一位職業婦女在辦公室裡,臨下班前,事情還多得很,不料,女兒打電話來,約六歲的女兒問:「媽媽,妳在哪裡?」

結果急躁的媽媽說:「很煩咧!幹嘛一直打……」鏡頭轉向另一處空間,我們看到女兒眼眶紅紅的,她,落淚了。

爸媽都愛自己的兒女,可是往往會不自覺地把辦公室的壓力、工作上的情緒,一下子遷怒到孩子身上,以致於對一句平常的問話反彈極大,這對孩子而言,情何以堪呀?

記得有一回,一對夫妻前來接受輔導,討論分享的過程中,兒子前前後後打來三通電話,爸爸的回答都是斬釘截鐵地一句話:「我在開會,不要吵!」就切斷電話。

我忍不住說:「孩子的事很重要,要不要問問看是什麼事?」

結果這位爸爸回call,十二歲的兒子說:「我的肚子很痛,好像吃壞肚子了。」這下,媽媽趕緊跳出來,先對老公白了個眼,然後對著手機那頭說:「兒子,你 現在可以先……」她教兒子如何自我觀察和照護,並且安慰兒子:「再過三十分鐘,我們就到家了,到時候,再看看要不要到醫院……」

結束會談前,媽媽想到他們夫妻經常在教養兒女上不同調,關鍵就是——老公講話太直白,通常他說了算,可是在現代社會裡,孩子的自主意識愈來愈強,做爸爸的怎麼能夠不多一點彈性?多一點聆聽?

有方法,

孩子就能好好接受

這位爸爸終於想起自己和兒子有過的誤會,似乎都是他在溝通上太強勢、太直接。他說:「我當然愛我的兒子,可是看他回答得愛理不理,動作慢吞吞,我就急了。 如果他來問課業,我就說——你不懂啊!我教過你幾遍了?如果他來說學校的事,我就說——我很累,別來煩我,去跟你媽媽講……」

「對呀!每次我提醒老公對兒子講話要有耐心,不要每次問他,總是說:『我忘了有什麼事跟兒子關係不好,都是妳在攪局耶。』這次,他總算在吳老師面前自己承認了。」媽媽很高興老公終於和她有了共識。

爸媽都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我們用對口語表達方式,孩子就會學到正確與人溝通的好方法,因為我們有愛有方法,孩子便能很快感受到,不是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