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31日 星期二

近鄰不如遠親?

一位小學六年級女生到同學家玩,臨時因月事來而返家處理,結果卻一去未歸。
這位乖巧可愛的女孩在快到家門的樓梯間,被一位樓上的「怪叔叔」強制抱走,最後是被性侵犯又虐待致死。
痛哭流涕的媽媽說:「我們早就知道這裡不能再住下去,也已經安排搬家的日子,哪知道事情會這麼快發生。」
電視螢幕上出現哭腫了雙眼的媽媽撫摸著愛女的衣物,還指著牆上的畫作……,一切都來不及了。
另一位是被性騷擾的小男孩,由於長得聰明伶俐,深得住家附近長輩的疼愛,五、六歲的他很習慣到處晃,通常晚餐時刻,阿媽站到門口喊一聲名字,他就會迅速鑽出臉來。
那幾天,小男孩曾經帶著一些小玩具、糖果回家,由於不是很名貴的禮物,小男孩說是「叔叔送的」,大家也不以為意。
後來,有一天,小男孩不尋常地躲在房間哭,父母追問之下,才發現所謂的「叔叔」是鄰居陳先生的遠房親戚,最近來借住幾天,白天忙著上班的年輕父母根本沒和此人打過照面。忙著料理三餐的阿媽則懊惱地說:「我看那些不值幾塊錢的東西,沒想那麼多。」
年輕氣盛的爸爸一怒之下,立刻衝到隔壁,準備去討回公道,才發現所謂的「叔叔」早已溜之大吉。

順其自然,好嗎?

事情為什麼會這樣發生呢?
一定要等到事後再來追悔嗎?
如果可能的話,我們可以如何及早預知侵犯?我們可以如何提供孩童安全成長的空間?甚至,我們可以如何教導孩子辨識企圖不良的人?
以人際關係中的「鄰居」這一環,我們相信多數是與人為善、彼此照應。「遠親不如近鄰」也證明了鄰居的重要性,然而由於居家型態的大幅改變,鄰居的種類形形色色,這已經不是可以單純看待的事了。
過去在大家庭的四合院裡,親戚長輩多,互相有關照,只要出現陌生臉孔,馬上有人出面詢問。如今住在公寓裡,鄰居之間不見得相熟,父母工作忙、子女進出有時落單,不免讓居心不良的人有機可趁。

學習行為辨識

「行為辨識」是一門值得多加學習的課業,我們可以透過視覺、嗅覺、聽覺、觸覺等,甚至包括「直覺」的open(打開),進行收集相關資訊,當「不妙」的訊息一出現,立刻認真地評估,或和親密家人討論,研究對策,千萬不要自我否認地說:「大白天應該不會怎樣」,或自責地說:「我不要神經過敏地把人家想成是壞人。」
有一對國小四、五年級的可愛小姊妹,在傍晚洗過澡後卻不明失蹤了,連日來家人焦急地尋找,最後才發現是被一個年輕人帶走,還慘死在橋墩下一位遊民的違章建築裡。
哭紅雙眼的父親難過地表示:「前兩天看到他在附近走動,心裡就覺得很怪,我想提醒太太卻忘了……。」
親人的眼淚再也換不回來子女的生命,多少的遺憾仍一再重演,「行為辨識」在鄰居間,成了刻不容緩的新學習。
﹝原發表於《國語日報》﹞

2007年7月26日 星期四

媽媽的兒子

一對夫妻帶著兒子坐在演說會場的前排座位,他們聽講的神情非常認真,讓我忍不住注意他們幾眼。這個兒子應該有二十多歲了,看起來仍是稚氣未脫的娃娃臉。
終於來到提問的時刻,我開口關心這個家庭。無獨有偶,原來這也是個典型「媽媽的兒子」的家庭。什麼是「媽媽的兒子」?誠如我在上一篇專欄「重新找回愛」所提及,有些媽媽對大兒子過度的呵護,使得孩子看來較依賴。有時儘管年歲不小了,可是外表看來就像是尚未長大成熟的小男生。
眼前這對夫妻也卡在我曾經碰過的僵化關係裡,丈夫是軍人退伍,眉目之間仍保留堅毅不屈的性格,我猜測他的陽性氣質在兒子童年時高達90﹪,而眼前這位太太講話輕聲細語,臉色略帶憂慮,我猜測她的陰性氣質約有90﹪。像這樣兩極化的家庭,可能當丈夫對兒子有嚴格要求時,太太會立刻出面保護,久而久之,兒子成了躲在媽媽衣裙後面的小男孩,對爸爸永遠保持距離。

由他自己做決定

當我分析了以上的狀況時,我建議這位媽媽:「看得出來妳很愛兒子,可是遲早要把兒子放出去呀!至少從現在開始讓他自己做決定吧!」
他們家至今,兒子一早仍習慣問媽媽:「我今天要穿哪一件衣服?」而媽媽也習慣順手就拿起衣服給兒子穿。
讀到大學畢業的兒子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可以穿哪一件衣服?可是媽媽多年來的習慣就是讓兩人如此依附。
我建議這位媽媽可以從小事改變,例如反問兒子:「你今天最想穿哪一件呢?」;也可以直接回答:「兒子,你可以自己決定。」
談到這裡,一直抿著嘴的爸爸終於開口:「我早就叫她不要把兒子管太多,她就是不聽,像現在……。」
「哦!這位爸爸你有否發現,當你這樣講,太太反而更緊張,更想防護兒子,讓我們一起來鼓勵她,當她做對時肯定她,她還沒做到就用提醒,而不是指責,好嗎?」
這位爸爸是明理人,當我即刻點出盲點,他的態度謙和而虛心。其實,他的意思是正確的,但是口氣太直太衝,反而讓太太無所適從。我看得出來他的內心有著焦急,他多麼希望兒子更有男子氣概,更有自我主張。

兒子開心地跳起來

這時我邀請他們的兒子站到聽眾面前,我問他:「你有身體上的疾病嗎?」他搖搖頭。我又問:「你希望人生海闊天空嗎?」他又點點頭。
接著,我引導他重新建立更開朗更獨立的自我形象。當他開開心心地舉起雙手,做出V字形,又跳起來喊:「耶!耶!」時,全場聽眾都拍出最熱烈的掌聲。
快三十歲的他,再也不是小男孩了,如今,他最需要的是重新走過青春期,和爸爸建立「男人和男人」之間的關係。
他的爸爸聽到這裡頻頻點頭,也答應多和兒子一起打球、聊天、散步,好讓兒子增長陽性氣質。
會後,這個家庭的媽媽非常感激,她跑來擁抱我,我笑著告訴她:「我有類似的過程,相信妳一定做得到。加油!」
﹝原發表於《國語日報》﹞

2007年7月24日 星期二

重新找回愛

每個人的生命系統都有些天生氣質,究竟你的天生氣質有多少屬於陽性氣質?有多少屬於陰性氣質?再說,經過環境的接觸、人生際遇的磨練,陰陽氣質是否有些比例上的增減?這樣的調整是否又影響夫妻、親子和職場上的人際關係?
從小我的陰性氣質較多,個性溫和、善體人意、不好強。若以百分比來說,婚前我有約70﹪陰性氣質、30﹪陽性氣質。認識我丈夫時,他的90﹪陽性氣質和10﹪陰性氣質深深吸引了我,我欣賞他的明快果決,我喜歡他的男性氣魄。可是,婚後,我卻受不了他事事做主,而我卻成了沒有聲音的女人。
多年婚姻生活後,我們夫妻各有成長,氣質也有了微妙的變化。目前我陽性氣質已增長到65﹪,我擅長做決定,不再畏畏縮縮、聽人行事;另外,我仍保留35﹪的陰性氣質,待人方面有溫暖、和善、關懷的柔性表現。有趣的是,我丈夫的陽性氣質已降至約50﹪(這種數字是憑個人感覺),他不再得理不饒人,不再事事控制,多半時候,他已成了家中帶動說笑的人。
陰陽氣質的重新調配,除了受心理成長、人格成熟所致,多少也受到生理上賀爾蒙分泌的影響。不少男性隨著年齡增長而睪固酮素減少,因而變得和藹可親、平易近人。

受惠者是孩子

家中第一個孩子是男孩的媽媽,說不定有類似我的經驗。當初我們沒有經驗,對長子呵護備至,以為這樣才是善盡母親的職責,卻沒想到如此作為可能導致長子習於依賴和順從,變得陰性氣質較多。
一個陽性氣質重的男人,當看到兒子的陰性氣質較多,往往不滿甚至排斥,因為這不符合他的期望。我注意到自己家中有如此狀況時,儘快做了調整,不再巨細靡遺地叮嚀長子,學會放手讓他自理,同時鼓勵丈夫回頭引導長子。
我的丈夫從開始的反彈,到逐漸改善,直到目前的全然接受,他的態度終於完全改變了,他學會專注聆聽長子談話,欣賞他的決定,讚美他的傑出表現。
奇妙的是,當大兒子得到重新認同的機會時,他的陽性氣質從30﹪逐漸增長到至少60﹪,目前他做事獨立自主,充滿自信。待人則是溫和敦厚,有說有笑。

趴趴走的女兒

有位媽媽正頭痛青春期女兒的叛逆、喜歡外出,管也管不住。原來這位媽媽的陰性氣質約有70﹪,她看不慣陽性氣質約有80﹪的女兒。
我建議她:「女兒正在尋找認同的對象,如果我們做媽媽的一直排斥她,她會一直往外發展,萬一找到行為偏差的女性對象來學習,那要拉回頭,將困難重重。還不如我們儘快調整自己的心態,從口氣、態度各方面,讓女兒感到被接納、被關心,也就是說學會欣賞她的自主、好動,同時提供她善體人意,懂得為他人著想的柔性氣質,漸漸地,當她陰陽氣質協調了,自然會喜歡和媽媽互動了。」
家人相處時,陰陽氣質是可以互補,也可以彼此增強,做父母的我們不妨試著從這個方向來改善親子關係。
﹝原發表於《國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