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6日 星期四

媽媽的兒子

一對夫妻帶著兒子坐在演說會場的前排座位,他們聽講的神情非常認真,讓我忍不住注意他們幾眼。這個兒子應該有二十多歲了,看起來仍是稚氣未脫的娃娃臉。
終於來到提問的時刻,我開口關心這個家庭。無獨有偶,原來這也是個典型「媽媽的兒子」的家庭。什麼是「媽媽的兒子」?誠如我在上一篇專欄「重新找回愛」所提及,有些媽媽對大兒子過度的呵護,使得孩子看來較依賴。有時儘管年歲不小了,可是外表看來就像是尚未長大成熟的小男生。
眼前這對夫妻也卡在我曾經碰過的僵化關係裡,丈夫是軍人退伍,眉目之間仍保留堅毅不屈的性格,我猜測他的陽性氣質在兒子童年時高達90﹪,而眼前這位太太講話輕聲細語,臉色略帶憂慮,我猜測她的陰性氣質約有90﹪。像這樣兩極化的家庭,可能當丈夫對兒子有嚴格要求時,太太會立刻出面保護,久而久之,兒子成了躲在媽媽衣裙後面的小男孩,對爸爸永遠保持距離。

由他自己做決定

當我分析了以上的狀況時,我建議這位媽媽:「看得出來妳很愛兒子,可是遲早要把兒子放出去呀!至少從現在開始讓他自己做決定吧!」
他們家至今,兒子一早仍習慣問媽媽:「我今天要穿哪一件衣服?」而媽媽也習慣順手就拿起衣服給兒子穿。
讀到大學畢業的兒子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可以穿哪一件衣服?可是媽媽多年來的習慣就是讓兩人如此依附。
我建議這位媽媽可以從小事改變,例如反問兒子:「你今天最想穿哪一件呢?」;也可以直接回答:「兒子,你可以自己決定。」
談到這裡,一直抿著嘴的爸爸終於開口:「我早就叫她不要把兒子管太多,她就是不聽,像現在……。」
「哦!這位爸爸你有否發現,當你這樣講,太太反而更緊張,更想防護兒子,讓我們一起來鼓勵她,當她做對時肯定她,她還沒做到就用提醒,而不是指責,好嗎?」
這位爸爸是明理人,當我即刻點出盲點,他的態度謙和而虛心。其實,他的意思是正確的,但是口氣太直太衝,反而讓太太無所適從。我看得出來他的內心有著焦急,他多麼希望兒子更有男子氣概,更有自我主張。

兒子開心地跳起來

這時我邀請他們的兒子站到聽眾面前,我問他:「你有身體上的疾病嗎?」他搖搖頭。我又問:「你希望人生海闊天空嗎?」他又點點頭。
接著,我引導他重新建立更開朗更獨立的自我形象。當他開開心心地舉起雙手,做出V字形,又跳起來喊:「耶!耶!」時,全場聽眾都拍出最熱烈的掌聲。
快三十歲的他,再也不是小男孩了,如今,他最需要的是重新走過青春期,和爸爸建立「男人和男人」之間的關係。
他的爸爸聽到這裡頻頻點頭,也答應多和兒子一起打球、聊天、散步,好讓兒子增長陽性氣質。
會後,這個家庭的媽媽非常感激,她跑來擁抱我,我笑著告訴她:「我有類似的過程,相信妳一定做得到。加油!」
﹝原發表於《國語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