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8日 星期一

照片分享


吳老師接受年代新聞電視台訪談,會後和《聚焦360》主持人高文音小姐合影。﹝2009.7.10﹞


吳老師受邀至八大電視台于美人小姐主持《WTO姊妹會》做專家來賓,和另一來賓藝人夏克立先生合影。﹝2009.12.17﹞


吳老師於2009.12.18~12.20帶領「青少年Money & You」課程,會後和畢業生合影。


吳老師為青少年解釋如何拔除心中的「爛草莓」,學會快速的正面思考。

2009年12月23日 星期三

專案經理的寂寞

Q:我是一個專案經理,我的權位之下沒有專屬的部屬,卻要執行公司的重要case。

當初公司主管看好我的人緣不錯,執行力也強,所以把我提昇為專案經理。薪水是增加了,權力彷彿也變大了,可是坐在辦公室裡卻寂寞得很。

也就是為公司新產品要推出行銷點子時,我必須到不同部門找可以支援的人,有的人會賣我面子,有的人卻表示:「沒空參與」,要不就是表明兩週後才有空。case的交期延後,我很難向主管交代;可是若要痴痴地等待人手到齊,這又不是我的能耐。

我彷彿是一個不帶兵的將領,獨自一人在叢林作戰,偶而碰到有戰友支援,我就欣喜若狂;有時戰事暫告一段落,援兵各自歸隊,獨留我一個人收拾殘局,我就感到非常寂寞。請問我該如何調適自己呢?


A:恭禧你,專案經理往往是成為正式經理的跳板,許多企業公司常以任務導向來磨練專案經理。
專案經理必備條件如下:


一、目標清楚並且認同公司理念。
二、溝通力強並且擅長居中協調。
三、眼光獨到並且培育優秀同仁。
四、耐壓力高並且堅定執行完善。

在我評估你的狀況,以上四個條件應該至少已做到第一項、第三項。只需在「溝通力」和「耐壓力」這兩項再增加各百分二十的助力就會完美許多。

有關「溝通力」,我建議你改變一個想法,不要再拘泥過去的認知,以為在公司名冊上,有登錄在你的組內才算是部屬;現在你需提昇自己成為「總管」的感覺,因為公司派你做為專案的統籌大將,那麼如何善用每位公司同仁的專才,讓專案推展完美順利,這是你的責任,包括你的總經理、協理,都應該納入「才庫」,請他們在必要的時機點上做「軍師」的提議。

當你把全公司同仁當成部屬時,你和每個人的交流機會才會增多,也才能把交情關係做得更深。

別忘了,當初公司就是看好你有人緣、有執行力,所以,你的角色不再是過去「打哈哈」的層次而已,來到「專案經理」的階段,你可以發揮更多凝聚共識、開發同仁潛能的能力。

有關「耐壓力」,你確實需要自我調適,像你的工作性質,需要創意、需要整合,又需要執行,這是壓力非常大,不知道你有沒有習慣「放空」自己。

就像放風箏一般,把自己鬆綁,放到一個蔚藍的天空、遼闊的視野,再加上趁風而行的境界。

執行「放空計劃」時,不要想得太遠、太難、太貴,就是平均一個月,至少一次到兩次,每次3小時左右,善用你的休假時間,跑到一個和你現實工作、生活無關的地方,你去走路、去騎腳踏車、去和陌生人聊天、去經歷不同的生命經驗……

很奇妙哦,當你回到現實人生、回到工作職場、回到專案case裡,一股refresh的感覺就是會油然而生。哈──不要告訴我,你走不開、你跑不動、你沒心情……

想到了吧!最想到那裡放空呢?

嗯!好主意!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

2009年12月11日 星期五

鴻佰公司演說後記

12月5日﹝星期六﹞,12:30 ~ 5:30

透過Career「就業情報」培訓部門的安排,我到了鴻佰科技講課。
鴻佰公司和鴻海公司相屬,同仁們各個活潑有趣。想到他們原本靜待我走入,突然看到我是飛跳入場而看傻了眼的模樣,哈──真好玩!

後來,半天﹝5小時﹞分享情緒和壓力的秘訣後,看到他們的臉一個個綻放愉悅、放鬆,我也很開心。

成長,不就是在激發彼此的潛能和智慧嗎?
就業情報為吳娟瑜老師在鴻佰公司演說所做的海報

2009年12月7日 星期一

「照」過來!「照」過來!

近期成為公視《爸媽冏很大》的固定專家來賓(這可是很榮耀之事哩!)
2009年12月7日(星期一)上了節目之後和主持人李四端先生合影。
公視《爸媽冏很大》 1207
(由公關經紀人錢珊綾小姐攝影)

2009年12月4日 星期五

陜西行﹝二﹞

2009.12.4(星期四),下午2:45
各位猜猜看,此刻我在哪裡?
哈──我在美容院洗吹頭髮啦!
我已經在12月2日下午4:00前進到家門。

由於經過數日的風塵僕僕,
我需要徹底放鬆休息一下。
所以,昨天已找經絡按摩師,幫我全身放鬆。
今早又去美容師處,把臉部保養美麗一下。
接著我去游泳池,游游泳,泡泡熱水……
此刻我的頭髮快吹好了。
由於晚上有演講,明後天也有企業講課,
我會適度的「投資」一些費用來好好照顧自己。

好吧!
西安巡迴演說已告一個段落。
等照片來的時候,我會post上網讓您看看我在零下7度左右的樣貌。
很期待吧!
哈─哈─

2009年12月3日 星期四

陜西行

2009.11.28(星期六) 下午5:10
「山裡的天氣說變就變!」
鄧微如此說著。
各位,您可想像此刻我們在哪裡呢?
我們正在回西安的路上。
在穿過秦嶺好幾座隧道(每個隧道都讓我們驚嘆不已!真是了不起的工程啊!),突然轉進一片霧茫茫的世界。
不會吧!
剛才不是還天明地亮著呢!
怎麽才一轉眼竟然進入伸手不見五指的霧氣中。
窗外也是白茫茫一片,看得見的樹叢上堆滿了白雪。
哦——這就叫做「下雪了」。
對一個生長在亞熱帶的我,很少見得到雪呢!
車子還在行走,梁師傅很穩重地開著車,小樊坐在他右側。
我和鄧微就坐在後座。
昨天我一早9:30從家裏出發,搭了直航飛機來到西安,又搭了車往安康,到了旅館已經夜裡近11點了。
有人常問我:「你有需要這麽辛苦跑來跑去演講嗎?」
這個問題問得好。
如果您知道我熱愛演說,也喜歡和各地的人們互動分享,您就會知道我爲什麽樂此不疲了。
像今天早上(就是星期六早上),一跳上安康職業技術學院的禮堂舞臺上,有八百多位家長、孩子們立刻給我熱烈的掌聲,我太開心了。
成長不分年齡,不分區域。
如果一點正面的建議,一些有趣的例子,能够影響到爸爸媽媽往後教育孩子的態度和方法,我都覺得值得呀!
今天讓我印象深刻的例子,也引得全場哄堂大笑,是有位媽媽請教——當五歲兒子來問:「我從哪裡來?」時,她很怕自己處理得不够好。
我問她:「妳怎麽回答呢?」
她說:「就是一個男種子,一個女種子,他們在一團像鼻涕的東西裏面碰見了,所以……」
媽媽講得好認真、好可愛。
全場都笑了。
我告訴她:「依你兒子的年齡,你只要用越自然越好的方式來回答——因爲爸爸媽媽相親相愛,所以生下了你。等逐漸長大,你可找生理健康圖書來解釋。哈——先不要用『鼻涕』之說,免得他以後看到『鼻涕』,還誤以爲會懷孕呢!」
『鼻涕媽媽』拉著兒子站在我身邊,在嘻哈聲中,演說也到了尾聲。

接下來買書的家長排好長隊伍。他們捧著《吳娟瑜的成功父母學》、《吳娟瑜的幼兒養育學》請我簽名。
這可是我樂意的事啊!
一邊簽名,一邊回答問題,不知不覺也到離開的時刻了。
各位,接下來我到咸陽機場,準備和陝西家庭教育網絡學校王宏校長會合飛往榆林,明天在榆林,後天在延安、西安各有演說。
請各位靜待分享哦!

沒有各位的熱心協助,對大家而言是「陌生人」的我,怎麽可能一下就湧進這麽多人來聽演講呢!
在此謝謝安康市婦聯湯主席,中國移動陝西有限公司安康分公司集團客戶中心張主任,集團客戶部行業陳總監等,和陝西家庭教育網絡學校安康分校史曉東經理的策劃和出席。
整個過程中,總策劃的陝西家庭教育網絡學校王校長、劉總、小樊、小王(王姍)等,和各地負責人,都在感謝之內。
鄧微——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優秀的編輯,不是你有「識人」的能力,把我從臺灣「挖掘」過來,我哪有機會又出書、又和這麽多爸爸媽媽結緣,很謝謝妳啊!
謝謝各位,我們再聊哦!

---------------------------------------------------------------------------------------------
2009年11月29日(星期日) 晚上6:05
依靠在由榆林通往延安的舒服軟臥火車上,我拿起書來看,也想到和各位聊聊了。
今早,天空飄著細雪,在王宏校長陪伴下,我進到榆林高中的講座會場。天氣真的很冷!拜託呀!居然零下七度。
我在臺灣也沒經歷這麽冷的天氣。幸好我穿了毛襪、大衣和圍了圍巾。加上西安網校和華洲通信公司諸位同仁的滿滿熱情,讓我一路都得到很好的照顧。

記得我飛跳進會場時,大家都嚇了一跳。
由於會場有很多高中學生,加上爸媽、師長和各位長官,共計300多位聽衆,我以「如何做一個EQ高手」爲主題來分享。
從情緒覺察、從語言模式、思考模式和行爲模式談起,大家非常投入,這讓我也感受到成長的有趣和有意義。
阿成的例子,在今天講座上發人深省。

阿成,一個18歲大男孩。
當他捏著拳頭,跳上前臺,請教我:「我對人冷漠,有恨意,……」
全場氣氛突然有點凝重和緊張。
但是我立刻看到了阿成的善良和求助。

在一步步抽絲剝繭的過程中,終於讓阿成重新釐清和父母、師長的關係。也在班上同學和班主任肯定話語和熱情擁抱之下,阿成笑了。
「慈悲!」我教他,當情緒不好的時候,當有被欺負的感覺出現的時候,不妨對自己做好心理建設,並喊出「慈悲」兩字,保證內心感受會好多了。

火車緩緩向延安前行,在搖搖晃晃中,我和王宏校長各自聊著彼此的成長故事。由於我倆年齡相仿,同時經歷了爲人妻子、爲人母親又是職業婦女的心路歷程。再說,在兼顧家庭和事業的掙扎和努力中,我們也是同樣屬於認真、上進,絕不放棄成長的人,所以聊起來特別投緣。
啊!延安車站到了。
感謝自己又經驗了全新、有趣、有成長的一天。
咱們明天再分享吧!

---------------------------------------------------------------------------------------------
2009.11.30(星期一) 深夜11:10
今天早上在延安講座(一樣有熱情的家長、有熱情的排隊買書)之後,得到諸位長官的宴請,一行人(王宏校長、小樊、小王和我)來到延安機場。

啊——震撼啊!

我實在不知道如何和你分享,當——飛機從延安飛往西安的天空中。
王宏校長指著窗外的景緻要我注意看時,
我——
老實說,
心中有非常大的震撼!

黃土高原

原來是這就是黃土高原!

覆蓋的白雪,清晰的稜線,
還有——
一望無際的綿延
我的心中既想看又怕看。
想看——
這是因爲我的生命經驗裏,從來沒有同時看過這麽多連在一起的山脈,既感動又震撼!
怕看——
這是因爲這些山脈彷彿是有著呼吸的生命體,靜默中帶著深沈的智慧,讓我不禁謙卑起來,深恐自己打擾了他(她)。

好快啊!
30分鐘左右,飛機抵達了西安機場。
哈——爲了補足白天沒喝够的水。
我連喝兩瓶水,心想1小時內回到市內酒店應該正好可以上廁所。
沒想到西安市區也會堵車(我以爲只有臺北會堵車呢!),結果憋尿憋到酒店,啊——終於舒服了。

晚上到一家研究所,從晚上7:30到9:00,和這些傑出優秀的主管們分享「情緒管理治標和治本的秘訣」,大家聽得津津有味,我也說得很高興。
會後,人力資源部臧老師得知我沒吃晚餐,立刻邀我到他們的餐廳,有鄧微和漢唐書店趙經理陪同,大家又是說說笑笑,一邊吃我愛吃的花椰菜、湯圓、餛飩、水餃……
回到飯店,和臺北的老公通電話,他知道我明天要回臺北的家了,開心地說:「等你回來嘍!」

這次整個行程圓滿告一個段落。
除了感謝所有幫助我的人,
你知道我還感謝誰嗎?
你猜對了,
我感謝「天公作美」。

我一直正面思考,
一直默默祈禱——請給我好天氣去分享!
千萬不要下大雪……
感恩啊!果然……

好,咱們下回再聊哦!

----------------------------------------------------------------------------------
2009.12.1 早上9:15
各位你知道我在哪裡嗎?
早上7:30,鄧微和小樊來接我到機場。
結果怎樣啦?
大霧啊!
大到車子上不了高速公路。
陝師大出版社小李師傅只好把我轉回走低速公路。
我心中一直祈禱。
大家也都幫我祈禱。
9:50的飛機希望能趕上。

大約9:10,我早上喝的800CC發生作用了。(我哪知會大霧?我哪知會不能上高速公路?)哈——我又尿急了。(以後要有經驗,遠端行程千萬不要一時喝太多水。)結果小李讓我和小樊到加油站尿尿。

才上了洗手間的光景,不到2分鐘,一出來,哇——
大霧怎麽散了!?
太陽露出可愛的臉龐。
哇哈——一刹那之內,又可以趕往機場了。
就在這樣緊張和期盼中,機場到了。我愛你,我可以搭機了。且待下回分解了,祝福你,也祝福我!

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

哭吧!找回最貼近自己的時刻

一天的日子裡,請問你在什麼時刻和自己最貼近?

當你和自己非常、非常貼近時,你聽到的是焦躁不安、浮動不已的生命呼喚?還是,一派寧靜、祥和以及喜悅的靈魂律動?

通常,一個人在走投無路的時候、在病痛纏身的時候、在愛人離去的時候、在深切悔悟的時候,往往就是和自己走得最近的時候。

醫生的眼淚

有位年輕醫師喇哈夏,某天在急診室接到一位急性氣喘病的患者,他嚐試了各種方法去救治,但是最後患者還是躺在他懷中,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這在一般醫院是司空見慣的情景,但對於這名年輕醫生卻是極大的打擊,他說:「我可以選擇切斷我的感情,大多數的醫生都是這樣的,或者理解他的命運並不是我可以掌握的。我哭了一整個晚上,然後我陷入一種很深、很暗的無意義的空──空無。」

這個所謂的「空無」,看似失落、看似茫然,其實卻是這位年輕醫生和自己最貼近的生命禮物,因為他說:「突然間我覺得很和平,每一件事感覺起來都是對的,覺得它就是應該如此。」(《生命的教導》,喇哈夏著,謙達那譯,奧修出版社出版)

也就是,經過淚水的洗滌,年輕醫生喇哈夏找回和自己更貼近的一條路,他不切斷自己的情感,他不想做超人醫師,他要做一位有真實感受,和患者苦痛歡樂一致的醫生。所以,他哭了,他為一位死在他懷中的患者哭了整個晚上。

當我讀到「我哭了一整個晚上」,心中有股莫名的震撼。因為在我的經驗世界裡,醫師都是權威的、匆忙的、沈默的,怎麼醫生也會哭?還「哭了一整個晚上」?

接續我有了片刻的沈思,「我哭了一整個晚上」突然從黑暗的、悲傷的畫面轉化成溫暖的、明亮的畫面,因為我想到──如果所有的醫生都曾經有過為患者「哭了一整個晚上」的經歷,相信所有的醫生都將擁有一顆慈悲為懷的柔軟心,他們會抬起頭來關懷地注視患者,他們會耐心聆聽患者的傾訴,他們也會用自信堅定的口吻為患者回答。

醫生會哭嗎?醫生也有淚水直流的經驗嗎?

我沒有去問過每一個醫生,我不知道我將會擁有什麼樣的答案,我只是在當有機會接觸到任何一位醫師時,我努力去搜尋在那身白色制服裡面的血肉情感。

老師的眼淚

這位女老師在演說會後留下來找我。

看她年紀約三十出頭,帶領學生多少也有些經驗,可不知道她想問什麼?

「班上有幾個令我頭痛的學生,他們成群結黨、不服管教,還造成同學無法安靜上課的現象。」說著,說著,女老師掉下了眼淚。

這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因為一般父母或老師談起行為偏差的孩子,通常雖不至於咬牙切齒,至少是帶著怒氣,渴望儘快找到管治孩子的快速方法。然而……

眼前這位和藹可親的女老師卻是傷心至極地掉下淚來。

我們倆坐定之後,她拿著紙巾拭去眼角的淚水後,告訴我:「我很心疼這些孩子,因為他們的家庭環境都有問題,他們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而我,也很懊惱自己能力有限,不知道如何用對方法和男生班學生相處。」
我聆聽她的話語,又定睛細瞧她的眼神,我看到一雙充滿慈愛的眼神。會不會學生誤以為她的關懷是嘮叨,誤以為她的耐性是軟弱,以致節節進逼她的極限、挑戰她的職責。

在我們共同評估她和學生互動的模式之後,發現了一個盲點,原來她一向是輕聲細語,教課的時候,開班會的時候,帶學生到操場活動的時候,這一切還算OK,但是當要處理學生的爭執、要提醒重要的事務,或制止學生無理的要求時,她的「聲調」變成了障礙,再怎麼大聲,再怎麼要求,學生有的「有聽沒有到」,有的甚至故意重覆她的話語,怪腔怪調的。

之後,我們約花了十分鐘,兩人一起在學校的操場邊走邊練聲調,一字一句把它們講得既肯定又大聲,練到後來,她終於領悟到:「原來聲調堅定而大聲,我的身體、精神會感覺到共鳴,同時也可以有一股氣勢鎮住學生的騷動。」

說到這裡,突然她眼眶一紅,淚水又滾滾而出,「老師,謝謝妳,我終於知道如何在自己和學生之間找到管教的平衡點。」這時,我又和那慈悲感性的眼神再度重逢,我拍拍她的肩膀,告訴她:「我們都是這樣不斷地發現自己、成長自己。」

爸爸的眼淚

他是一位工作極為忙碌的爸爸,不但每天留在公司加班,假日還安排了研究所的進修課程,當日子就像陀螺般不停轉動時,某一個星期天早上,他意外出現在餐桌上,說是「意外」,這是因為他幾乎有兩個多月不曾和家人共進餐飯。

這時只聽見那剛滿四歲的女兒,壓低聲音偷偷地靠在媽媽的耳朵邊說:「爸爸是剛下班回來嗎?」

乍聽這句話,爸爸的眼眶忍住了即將滾落的淚珠。因為究竟在力爭上游和照顧家庭之間需要如何取捨?如何拿捏?為什麼每天都在家裡睡覺的他,竟然被女兒誤認才剛回到家?

「這一切值得嗎?」這位爸爸問我,他承認所有的腳步暫時是停不下來,但是成就的代價竟是女兒的生疏和誤會,有需要如此嗎?

「你說呢?你的人生總有優先順序,你覺得該如何重新排列比較好呢?」

曾經落淚的爸爸,在這樣尋找人生答案的時刻,陷入了沈思。

﹝原發表於《泰山真愛家庭月刊》﹞

2009年11月26日 星期四

薛省民:《臺灣「成長之母」吳娟瑜》編導手記

說起我做《臺灣「成長之母」吳娟瑜》這期節目,還是起於行政指令。陝西師大出版社的一位元朋友找到了我們頻道的領導,說要配合吳娟瑜(《成功父母學》《幼兒養育學》)兩本書的版權引進,在陝西做點宣傳。說實在的,當時接受這個任務,心裏還真有點不大樂意,一是我手頭已經談好了一個火爆的選題,有著良好的收視預期,棄之可惜!二是吳娟瑜這個人我一點也不瞭解,她的表現將會如何呢?

雖說心裏這樣想,但我還是接受了任務。陝西師大出版社的鄧微女士可能也看到了我的顧慮,她帶來了吳娟瑜女士的文字資料,和一個幾分鐘的錄影介紹。既然接手了,就得瞭解一下吧!隨手點開鄧女士帶來關於吳娟瑜的資料,這一看可不得了,吳娟瑜女士的經歷、成就深深的吸引了我!

我期待著早點見到她。

7月31日下午5點多鐘,我接到鄧女士的電話,說吳娟瑜女士剛在陝西電臺青春頻率做完節目,想見一下我。我趕快下8樓,在中心前院裏,見到了吳女士。握手、寒暄,吳女士個頭不高,白色的上裝、土色的長裙。柔柔的國語,笑容可拘。她帶給我幾本圖書,其中有大陸引進的《幸福婚姻的7堂必修課》和臺灣版的《男性知見學》。當時天有點小雨,不忍讓剛做完節目的她再勞累,約定了8月3日的錄節目時間後,就匆匆告辭了。

由於平時做《我說我家》,這是檔家庭情感訪談節目,來節目的人,大多有這樣那樣的家庭情感糾葛,婚姻、情感、婆媳關係、孩子教育等等。拿到了吳老師的書,連夜拿回家讀了,覺得她談婚姻情感親子教育很有見地、很有水平。怪不得人家送給她那麽多的美譽,頓時肅然起敬!

突然萌生了個想法。我最近一段時間還承擔著《孝德講堂》節目編輯、第四届陝西省十大孝子節目故事展播的任務,8月1日是個周六,《孝德講堂》節目錄像,何不臨時加上一期節目,讓來自臺灣的吳娟瑜女士談談臺灣的「孝文化」?我立即給致電鄧女士,看能否在安排的滿滿當當的吳女士行程中,再加上一次錄像?很快,得到回音,可以!

8月1日的錄像讓我見識了「華人頂尖演說家」的風采,她談話沒有大陸常見的演說家那種咄咄逼人、口若懸河的氣勢,娓娓道來,婉約、平實、親切。現場的工作人員聽後都很佩服。在她還在演播室裏談話的時候,陪同她來台的鄧女士的電話不時響起,我知道,下一個單位又在等著她了。

真不好意思,本來她可以利用周六上午的機會去逛逛西安城,去領略一下大雁塔、兵馬俑的風采,可時間都讓我們錄製節目給耽誤了。感謝您,吳娟瑜老師!

8月3日上午,吳老師再次來到廣電中心錄製《我說我家》。由於前一天在陝西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舉行她的演講會,一千多聽衆,吳老師講了2個小時,當天來錄像時她的嗓子明顯有些沙啞。可是她還是非常敬業,也很認真。同主持人謝斌進行了一個小時精彩的對話。

一如既往的婉約、親切,沒有居高臨下,沒有生硬的說教,也沒有慷慨激昂,有的是發生在自己家裏的故事,有的是自己的切身感悟,有的是活潑的「角色演繹」。她在節目裏談親子教育、談夫妻情感、說目前存在的外遇、同居等社會現象,非常的親切。說實在的,這期節目不加剪輯,都會是一期酣暢淋漓的好節目。可是我們的節目播出時長只有30分鐘,我只好忍痛割愛,遺憾呀!

8月25日節目播出,不少觀衆來電索書,還有人想拜見。我得到一個消息:吳娟瑜女士今年下半年可能還有來陝西的機會,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在陝西電視臺錄完《我說我家》節目後與薛導合影)

薛導,各位朋友,11月27日我將從臺北出發抵達西安,受陝西省家長網路學校的邀請去安康、榆林、延安,和家長朋友一起交流,一起成長。希望到時能見到薛導哦:)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我冤枉了她

信任是人與人相處中極大的挑戰之一,朝夕相處的親友、同事,還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在在都考驗了我們是否有足夠的信任對方的能力,或是判斷對方是否值得我們信任的地方。

2009年7月初,我來到馬來西亞吉隆坡,應馬華終身學習中心之邀巡迴演講〈人生遇見逆境,誰沒有情緒?〉。

7月3日那天,在早上預備上988電台節目和晚上到文冬的演說之間,我有了個空檔到飯店SPA做暖石按摩。

按摩之前,我明明記得把手錶和戒指扣在一起,再放入我手拉旅行包的小袋子,可是等我按完起身,準備戴上戒指和手錶時。打開拉鍊,咦?怎麼什麼都看不見了。

我心裡很著急,而且怪起自己怎麼這麼大意,來到陌生之地,接受陌生人的按摩,豈可放鬆到睡著而沒有警覺性?責怪了自己,我匆忙之下,回到飯店房間,東翻翻、西找找,再從整個旅行包摸到透,還是沒看到手錶和戒指的影子,這時,我懷疑起那位瘦瘦小小的芳療師,我決定下樓再到SPA仔細瞧個究竟,說不定從她的眼神、語詞、聲調,我可以看出個端倪。

下了樓,來到SPA館,我找到了經理,也直接面對了芳療師,當我咄咄逼人地追問之下,哈!果然她眼神閃爍、聲調虛弱,這不就對了嗎?

一定是她拿去了,她可能家境不好,可能急需用錢,但也不可以把我的價值兩萬多元台幣的貴重物品拿走啊!

可惜我苦無證據,又急著搭車到文冬演說,於是在飯店櫃台做了報備,然後悻悻然地出發了。

等到晚上11點多回到飯店,當我入內準備拿內衣洗澡,於是把大型旅行箱打開,哇!手錶、戒指不就在這裡嗎?

它們就「乖乖地」躺在內衣的旁邊,真嚇了我一大跳,原來我的「記憶」開了我一個大玩笑,我明明記得……,我一定不會記錯……,我確實應該……

結果錯、錯、錯,我回想起來了,我想起自己在第一趟到SPA之前已把手錶戒指「鬼使神差」地漏放在大旅行箱了。

當我看到自己犯了這麼一個大錯,那個瘦小芳療師無辜的臉龐立刻浮到我的腦海中,唉!這麼晚了,我怎麼去跟她道歉,還有她的同事、SPA經理、櫃台經理……,芳療師一定一夜難眠啊!

當下,我先跟櫃台經理說「I am so sorry」,其他一切等候明天早上11:00到SPA館。

果然,隔天,我一早儘快進到SPA館,當我誠懇道歉時,SPA經理笑笑地說:「我本來就信任自己的員工,我知道她絕對不會拿走客人的物品。」這時,我再仔細瞧瞧瘦小的芳療師,她說:「That’s fine. No problem!」(很好啦,沒事啦),一樣眼神閃爍、語調虛弱,原來她一向就是謙卑溫和,不敢正眼看人啊!

剎時之間,我彷彿見識到一位人間的活菩薩啊!

﹝原發表於《道德月刊》﹞

2009年11月17日 星期二

吳老師於2009.11.14應邀至廈門國貿集團,為一百多位主管主講:〈情緒與壓力管理〉課程,深獲好評。
吳老師在此也感謝廈門紅邦智越管理顧問公司白峰總經理和小蔡、小楊、小藍的貼心照料。

吳老師深入淺出的專業分享,讓100多位主管學到具體實用的身心調適技巧:
20091114-具體實用的身心調適技巧

主管們熱烈地和吳老師互動,大家在輕鬆愉快中學習成長:
20091114-領導們熱烈地和吳老師互動,大家在輕鬆愉快中學習成長

﹝照片來源:廈門國貿白總﹞

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

2010年吳娟瑜老師演講題目參考表

●情緒管理●
1. 讓孩子做EQ高手-- 談家庭的EQ教育
2. 快樂來上學 -- 談教室的衝突管理和EQ教育
3. 做個EQ高手-- 談上班族的個人EQ和團隊EQ
4. 情緒管理VS.人際關係-- 談如何改變生命的程式
5. 探索身體的情緒秘密
6. 情緒解讀‧創造幸福

●快樂哲學●
7. 你的家庭序位,對了嗎?--談快樂的泉源
8. 生命來點驚喜 -- 談如何抓對感覺‧過對生活

●生涯規劃●
9. 活出自信‧活出魅力 -- 談生涯規劃和生涯管理
10. 絕不‧絕不放棄 -- 創造幸運人生的8個好點子
11. 新生涯‧新未來 -- 如何創造C型人生的魅力

●壓力管理●
12. 活出輕鬆自在 -- 談壓力管理的妙方
13. 給家庭一個希望 -- 談家庭的壓力管理

●溝通管理●
14. 快樂一家人 -- 談開放的親子溝通
15. 溝通之橋 -- 如何掌握有效的溝通方法

●親子成長●
16. 爸媽,我自己來 -- 如何訓練孩子自動自發
17.建立孩子的人生三大銀行
18. 爸媽別傻了 -- 父母常做的10件糊塗事

●兩性相處●
19. 怎麼愛才不會痛? -- 談如何示愛•如何處理分手
20. 男人在想些什麼? -- 談男人的心事與性事
21. 當X碰到Y -- 如何營造美好的家庭氣氛

●生命能量管理●
22. 彩色亮麗的人生 -- 談身心靈整合的藝術
23. 讓生命自由 -- 談生命能量管理的祕訣

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我有能力改變世界嗎?

Q:每回從公司加完班走出商業大樓時,心中有著莫名的孤單,好像生命突然落空的感覺。

通常那時,鬧市燈火通明,路上行人也悠閒逛街,看到那些很young的年輕人恣意追逐狂笑,我發現自己的年紀絕沒有超過他們10歲以上,可是我的心態卻彷如一位老伯伯,既疲憊又無趣。

在辦公室我還算稱職,在家裡我則較少開口,上學時代,我寫過作文,立志長大要做科學家,拯救人類文明;長大後發現自己只是一個企業組織的小螺絲丁,我還有機會改變世界嗎?還能讓自己不要那麼孤寂感嗎?


A:看來你是個獨來獨往的酷哥,雖然工作表現不錯,卻感覺和自己、和周邊、和時代有著「失聯現象」。

這是一般「過度工作」者的現象,雖還不至於像沒日沒夜的「工作狂」,然而也因為加班、加班又加班,而失去了身心放鬆的機會。

好吧!針對你的提問,我抓出兩個重點來回答:

一、如何克服孤寂感

首先來了解孤寂感是怎麼產生的,一般而言,只要你有以下兩種生活習慣,那麼孤寂感將油然而生。

(一)一天的生活裡雖然和家人、同事有互動往來,但欠缺真心交流、彼此分享,生命就失去了Connection(連結)的感覺。

(二)一天的生活裡雖然在許多空間走動,但彷彿只活在個人的軀殼裡,沒有將靈魂帶到關懷周遭的人際變化、大自然的季節遞變、或社會上的各種趨勢走向。

「主動關懷」是你目前要打破「孤寂感」最簡單的一個動作,哪怕是走在路上碰到鄰居、走在公司迴廊碰到同事、或是路上的陌生人,你都可以練習用微笑、用問候、用請教、用分享、用讚美,建立和人群的互動。

只要你樂意先給出去,儘管或許有些人因個人因素沒有給你回應,然而大多數人還是溫暖的,會給你正面回應,給你正面支持,這樣,孤寂感才會逐漸消除。

二、如何改變世界

問得好!小時候我們確實有過許多不切實際的雄心大志,但那也不見得完全做不到。只是因緣際會,每個人長大後用不同的方式貢獻社會、造福世界。

根據微軟MSN資料庫,研究人員發現,陌生人之間的「人際間隔」平均為6.6個人,也就是跨過將近7個人,原來我們和任何一個陌生人是有關連的,按照這樣的說法,我們就不要小看對周遭任何一個陌生人的影響力。更不要小看自己為這個世界所能做的任何一件「小事」。

香港專欄作家馮禮慈在「超能力改變世界」一文提及,「英國未來靠自己」社會團體為了鼓勵小朋友更關懷人類、更關懷地球,希望大家藉一己之力做點小事來改變世界。結果他們問英國兒童:「如果讓100萬人共同做一件事,你會讓他們做什麼?」

有的小朋友說:「讓某個人露出微笑」,有的說:「帶爸爸去散步」,有的說:「種一種大家可以吃的東西。」結果徵選得獎的答案是:「教奶奶傳簡訊。」

這個得獎的兒童是實至名歸,改變世界就是這麼簡單,你會發現「改變世界」並不需要喊口號,也不需要不切實際的空想。誰家沒有長輩,只要願意花一點時間教他們「發簡訊」,這個世界的溝通交流層面就會更開闊、更有趣,不是嗎?

相信你也可以試著用簡單的方式來改變世界,加油!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

你手上有一隻大象嗎?

Q:我看到一桌子未完成的case,心中就不知不覺煩躁起來;有時在公司加班時,家人一通電話來催促,這時,我不知道該放下工作就走?還是怪罪家人不夠體諒?

最近,在衝動之下,我還承接一個企劃案,結果掌聲是來了,但是壓力卻又更大,我是一邊熬夜做,一邊罵自己:「笨、笨、笨……」,我為什麼要這樣折磨自己?我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把日子過得這麼辛苦?


A:哎呀──顯然你也是手上扛著一隻「大象」的工作狂啊!

「大象」代表「所有」你想完成的事項,例如:你想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工作完成,你想陪伴客戶應酬,你想讓夫妻兒女享受天倫之樂,你還想在煩躁之餘,快速躲進休閒度假中心,沒有手機、沒有電腦,一切放空,哈──對了,你還希望有充分時間陪伴家中老父老母聊天吃飯……

有時候所有的「所有」,逼得你喘不過氣,最後你僅剩一個奢望──就是在休假日能夠睡個「自然醒」的好覺。

最近看到一本書《放下手中的大象》(方智出版,瓊斯‧羅福林、托德‧穆席格著,林淑娟譯),書中男主角馬克就是過著類似你的生活方式,他曾經搞不定工作,搞不定家人關係,也搞不定自己的苦悶。他就像馬戲團的小丑,想要一手撐起大象來雜耍……。

馬克對女兒賈姬講過一句話:「我曾經以為自己無所不能,但是當我開始感覺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我懷疑自己能否成功?」

馬克道出了我們的心聲,不!應該說,兩位作者道出了我們所有認真工作、腳踏實地的人的心聲,幸運的是,馬克從馬戲團的經營模式找到重新經營人生的訣竅。

原來,有一回,馬克在馬戲團巧遇生涯貴人維特和多明尼克,這兩位馬戲團主人從馬戲團的節目主持、節目訓練、節目表設計、節目淘汰、節目中場休息,到觀察觀眾需求、現場環境規劃等等,陸陸續續提供了管理層面的理念和技巧。

這樣像mentor(人生導師)的邂逅,讓馬克終於跳脫整日汲汲營營的人生。

馬克也終於弄懂了:

‧人生馬戲團可以是有組織、有娛樂性的。
‧人生馬戲團的主持人也需要有充分時間、充分空間來「活出自己」。
‧讓家人、讓員工、讓每個人(包括自己)都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人生馬戲團才會成功。


總之,我建議你把手上的「大象」放下來吧!就像馬克,當他把「大象」(自以為是的自己、承接不完的職務)放下來,重新規劃、重新調整,剎時之間,人生馬戲團的三個「表演場」──「工作」、「人際關係(包含家人關係)」和「自己」,就日趨平衡、和諧了。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

2009年11月6日 星期五

好消息!

好消息:
吳老師最近常出現在公視李四端先生主持的《爸媽冏很大》電視節目當專家來賓。
歡迎大家指教!

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你是「浪頭」?還是「浪花」?

Q:我服務於一家企業公司,正處於非常尷尬的階段,也就是上不上,下不下的職位。

以我進公司十年左右,身為中階主管,我有一種迷惑,一方面是若要往上升到高階主管,恐怕遙遙無期;另一方面是後進的基層同仁又一個一個冒出來,讓我有很深的危機感。

加上,最近公司安排的進修課程,雖說是全員可以參加,但是多半是為新進同仁所開辦,是針對執行技術層面的訓練,比較少在「組織運作」和「如何強化經營團隊」等方向來提供,我建議了幾次,但是都沒下文,因此覺得自己好像是孤鳥,老實講,我想把自己變得更有專業和領導力,這樣也有錯嗎?

A:你當然沒錯,公司擁有像你這樣樂於成長的員工,這是要額手稱慶的事啊!

重點是──目前你進入了中階主管的尷尬期。

這話怎麼說呢?

從兩個角度來思考:

一、長江後浪推前浪──公司為了生存、為了提昇競爭力,也為了彌補流動率的缺失,因此一定會不斷增補新進人員,也就是所謂的基層員工。

為了讓基層員工快速上軌道,必然需要從企業文化薰陶和執行層面訓練來加強,這也就是讓你感到心急之處。因為你會看到這些「後浪」總是戰戰兢兢,態度積極認真。彷彿對你的「職位」虎視眈眈。

所以,你是要讓自己持續在公司的「浪頭」上?還是讓自己變成在沙灘上的「浪花」?一定要好好問自己。

二、中階主管的盲點──中階主管確實是有點尷尬,因為身處在「基層員工」、「基層主管」和「高階主管」之間,公司認定你已經能夠獨當一面了,也希望你在承上啟下,在跨部門協調溝通上盡一份心力。

但是有的中階主管往往抱怨:「既沒有得到充分授權,有時又像『小弟』『小妹』,在『服務』還沒上軌道的基層主管或基層員工。」

我建議你一定要跳脫那種負面的抱怨,也不要把自己癱成「浪花」狀,一副無可奈何、欲振乏力的模樣。

針對教育訓練不足的感受,你可以向公司申請補助,到社會培訓機構,安排精進課程,就算是公司無法補助,你從一年的收入中提撥一點預算給自己成長,這也是非常值得的事。

另外,教你一個秘訣,如果你想爬上另外一個「浪頭」,那麼心中預演自己遲早成為「高階主管」,也是非常重要。

高階主管所需具備的分析力、決策力、趨勢判斷力和整合力,你有朝這個方向來儲備實力嗎?

別忘了──機會總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Are you ready?

Go──加油!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

爸媽不動氣三招

做爸媽的明知道應該對孩子的態度要好一點,可是不知道為什麼,一進門,鞋子都還沒脫好,脾氣就上來了,因為可能看到孩子們正在客廳追逐吵鬧;可能看到滿屋隨手亂丟的書包、制服、襪子……。

有位上班族媽媽講得很傳神,她說:「週一到週五,我對孩子就是沒有耐心,

到了星期六、日,我的情緒好多了,這是為什麼呢?」

我反問她:「週一到週五,妳是不是工作忙碌,回家已經很累,所以看到孩子就心煩;但是週六、日,睡眠比較夠,作息比較正常,相對地,情緒空間也跟著出來了。」

這位媽媽聽了立刻點頭,並且說:「原來如此,這樣說來,孩子實在無辜。」

相信這是許多爸媽的共同心聲,究竟有什麼辦法在進家門之前,先整理自己的情緒?究竟當孩子犯錯時,做爸媽的又該如何心平氣和地引導?

一、聆聽音樂帶:下班返家前,有開車的爸媽不妨聆聽喜愛的歌曲,或靜心的冥想音樂;有位媽媽自製了一捲孩子從嬰兒牙牙學語,到上幼稚園唱兒歌,到十歲生日說感謝詞、講笑話等的錄音帶。她說:「聽著、聽著,開車回家的路上,所有辦公室的不愉快都拋到九霄雲外,進門看到兒子就是笑嘻嘻。」

二、冰箱備忘錄:有個家庭是在冰箱上掛著一本備忘錄,有家人的各種留言。男主人說,當他情緒一來時,先不對孩子開口而是去翻閱備忘錄,總可以找到一兩句孩子曾經寫給他的感謝詞,或是他曾經從書上抄下的自我警惕話語。他說:「很奇妙地,不到一分鐘,當轉身看孩子,已經不再那麼氣憤了。」

三、十分鐘再說:有位媽媽看到女兒房間很亂時不免口不擇言,結果親子關係變得很緊張。自從學到自我控制情緒的簡易方法後,她懂得適時表達:「我們十分鐘後再說。」結果在這段緩衝的時間裡,女兒早已把房間收好,或是懂得主動上前來道歉。

教養孩子若要得心應手,不是要求孩子事事順從,也不是大人時時自我壓抑,這其中一定有些具體做法,可以讓雙方改善關係。

﹝原發表於《聯合報》﹞

以善制暴

「以暴制暴」的教養方式好嗎?還是「以善制暴」的方式好?

有對夫妻從戀愛到結婚,感情一向不錯,可是自從生下第二個兒子後,兩個人開始有了爭執。

那天,兩個人各抱一個兒子,一個約四歲,一個約兩歲,一家人坐在我的面前,希望重新調整他們的關係。這時,活潑調皮的小哥哥不停地出手拍打抱在媽媽懷中的小弟弟,爸爸也一直動手阻擋,而媽媽則一臉無奈。

從這一幅簡單的家人互動畫面,已經可以看出夫妻吵架的癥結了。原來爸爸不准小哥哥「欺侮」弟弟,因此只要小哥哥稍有動作,立刻出聲或出手限制,在爸爸的想法裡,做哥哥的應該疼愛弟弟、照顧弟弟,怎麼可以亂打弟弟呢?

媽媽則認為小朋友打打鬧鬧是常有的事,不需要如此嚴格對待。夫妻倆會有如此不同出發點,其實和他們的原生家庭有關。爸爸來自比較傳統保守的家庭,認為小孩不對就要立刻教訓;而媽媽來自互動開放的家庭,認為孩子吵鬧是正在學習成長的好機會,不需要惡臉恐嚇。

這時,身處兩方中間人的我,要如何來調解呢?

幸好這位爸爸是誠懇善意的人,在對談中,他表達了渴望儘速改善夫妻和親子關係的意願,因此,我建議他「三思而後行」。

第一「思」:從生物學的角度來了解,生命本身就有互鬥爭寵的基因,小朋友往往在打打鬧鬧中一邊當遊戲、一邊當學習。

第二「思」:從排行順序來了解,當小哥哥發現自從弟弟出生後,自己在家中的寶座被搶奪,多少會有不滿、會有擔心,因此不知不覺開始了打弟弟的舉動。

第三「思」:從衝突管理的藝術來了解,如果小兄弟常為了嬉戲吵鬧而被責打,極有可能在成長過程中彼此挾怨、誤會連連,致使親子關係也陷入緊張狀況。

那麼,這時,該怎麼「行」呢?

我建議爸爸--不要急著追究孩子「為什麼犯錯」?最好是教他「接下來怎麼做對」才更重要。例如,帶著小哥哥的手去撫摸弟弟的手臂,然後說:「愛愛!」來引導大兒子和弟弟相處的正確方法;否則,當小哥哥打弟弟,爸爸打小哥哥,小哥哥又去打弟弟,如此在「以暴制暴」的惡性循環中,全家的關係就糾結成一團了。

總之,要重建家人互動關係,「以善制暴」才是長遠之計。

﹝原發表於《聯合報》﹞

2009年10月27日 星期二

當天使變成魔鬼

Q:有一件事,至今我仍無法釋懷。我曾經有一位好同事,我們在公司幾乎無話不談,中午一起吃便當,下班後一起去搭車,很多同事笑稱我們是「雙胞胎姊妹」。

像這麼要好的同事竟然隱瞞一件事,這讓我非常不能諒解。也就是公司在一週前,大家還在主管陳經理的慶生宴上唱KTV、喝啤酒,玩得非常盡興;一週後,突然有部分同事就收到資遣通知,而我,也是其中之一。

我的「雙胞胎」同事,她在人資部門工作,她竟然沒有透露一丁點口風,這點讓我完全不能接受。加上,她是留在原職工作的人,而我卻被fire,這讓我更生氣。

當我拿到那份通知信時,我大哭一場;「雙胞胎」同事也沒來安慰我,那種「天使」突然變成「魔鬼」的感覺,妳知道嗎?我恨死她了。

如今,我還在職場上浮浮沈沈,試了幾個工作,通常做不了多久。在我力爭上游的過程,我希望吳老師幫我忙,讓我釐清事情,忘了過去的怨恨,趕快放寬心情往前衝。


A:談到被資遣,在不景氣的時代裡,這已經不是新聞了。有位主管到海外出差回來,竟然辦公桌坐了別人,而他的所有文件、檔案均放在角落的打包箱內,正等著主人搬走。

有位主管,她常在一位能力比她強的部屬背後放冷箭,預備辭部屬的那天,由於找不到什麼理由來「下逐客令」,她一副盛氣凌人地說:「我就是看不順眼妳!」

自認一向工作態度謹慎認真的部屬,她告訴我:「我本來可以據理力爭,但是後來一轉念之間,覺得繼續在這樣無能又強勢的主管下工作,只有自取其辱,幸好我的人脈廣,我完全不怕找不到下一個好工作。所以,當場我冷靜地告訴主管:『很遺憾妳有這種感覺。』我還沒笨到隨她起舞。」

這年頭有關資遣的故事還很多,妳的案例也是相當特別,妳的好友同事可以如常說笑,她非但沒有走漏風聲,還讓妳看不出任何破綻,莫怪妳會如此氣憤。

在妳的想法是──憑我們的交情,妳總該讓我事先心理有準備,儘早另外找工作。

在她的想法是──這是公司機密,主管交待的事,我只能奉命行事,這種「不能說的祕密」,我心裡其實也不好受。

儘管她不太夠意思,但是妳要明瞭,在工作上「就事論事」而言,她並沒有犯錯;顯然妳是把「被公司資遺」的事遷怒到她身上,以致剎那之間,把「天使」看成是「魔鬼」了。我建議妳──在如今事過境遷的時刻,拿出妳的大格局,和她約個時間敘舊,一方面關心彼此,互相鼓勵;一方面讓她有個機會把當時的壓力說出來,妳會比較了然於心,畢竟「雙胞胎姊妹」應該是經得起考驗的。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

2009年10月23日 星期五

乳溝和臀溝的迷思

一位媽媽氣急敗壞地說:「怎麼辦?女兒穿衣服不但有乳溝,連臀溝也露出來了。」

原來她的女兒今年十八歲,剛推甄入選某大學。心情放鬆之後,看到電視上女性演藝人員露出乳溝,於是偷偷買了束胸內衣,然後擠出一道自認性感的乳溝。

看到女兒在鏡子前,把雙手放在胸部上擠來弄去的,這位媽媽心裡很著急。她從預防感冒的角度勸女兒,女兒說:「我的身體壯得很!」她又從淑女的禮儀勸女兒,女兒說:「老媽,你落伍了。」最後,她搬出女人不要為男人打扮的大道理,女兒理直氣壯地說:「我是為自己好看的呀!」

剛開始是為了露乳溝的多少起爭執。後來有一天,她看到女兒買了條低腰牛仔褲,肚臍眼完全露出來,讓做媽媽的實在看不下去。

「怎麼辦?這樣的流行風氣,讓我怎麼教孩子呀!」媽媽既無可奈何又不知如何是好。

我聽完這位媽媽的擔心和抱怨後,和她分享如何引導女兒成長。

由於青春期孩子的特色就是衝動和好奇,所以做父母的愈是反對,反彈聲就愈大。倒是可以由和女兒相約逛街、買衣服、買書的過程中,建立Women's Talk(女人聊天)的管道;家中不妨放置高尚的女性雜誌,讓女兒耳濡目染之際,接觸的是有格調、有品味的打扮;還有,近日流行化妝品公司或服裝公司主辦美少女走秀,都能迎合年輕少女的需求,提供美姿美儀的訊息,不妨讓女兒去看看。

當女兒能接近真正的美感資訊,相信就不會以為只要露乳溝或露臀溝才能引人注意、才是美感來源。尤其重要的是,可以藉由潛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子女——不需要透過過度「暴露」身體來建立自信、自尊。

﹝原發表於《聯合報》﹞

孩子出口驚人!

子女和父母講話,有時開個玩笑,或撒嬌式頂嘴,做父母的還可以接受,但是若子女已經言語冒犯,讓父母招架不住,這可是不能等閒視之了。

有位媽媽提及,有一天中午急沖沖地回到家,看到兒子還在上網,於是關心地問:「吃過了嗎?」沒想到兒子無厘頭地冒出一句:「吃過了,大便吃過了。」

聽到「大便」這兩字,媽媽大吃一驚,心想辛辛苦苦栽培孩子唸書,他怎麼沒有學到知書達禮,竟然口出「穢」言。

當這位媽媽傾訴心中的挫折感時,也有其他父母提及子女令人觸「耳」驚心的話語,例如:「媽,你這樣打扮像妓女。」「爸,你少幹了,沒人鳥你啦!」「你們很煩,等我跳樓,你們再吵!」

相較之下,這位媽媽覺得兒子講「大便」算是好多了,可能和媽媽太親近,以致沒大沒小。當場,我也建議媽媽,若真的是聽來不舒服,可以有兩個回應方式,一個是「輕鬆回應」,當做兒子是在和媽媽哈拉,大人可以笑笑地回答:「哦!聽起來很噁心,請換個說法。」一個是「正式回應」,對兒子說:「媽不喜歡這樣的說法,只要回答吃過或沒有就可以了。」

不要小看孩子的「胡言亂語」,其實裡面多少隱藏一些親子關係的重要訊息。做父母的要學習聽出孩子的內在聲音,究竟他只是在開玩笑?還是他有憤怒?有壓力?

曾經有一對父母被兒子叫囂三字經而來請教,掉淚的母親很傷心又很氣惱,她說:「我只不過叫他趕快進房間唸書,他就大聲咆哮起來。」

「孩子後來的反應呢?」

媽媽說:「他沒有來道歉,不過似乎知道我們很難過,他的態度緩和多了。」

「孩子罵三字經當然不可以,不過做爸媽的若不斷地逼迫孩子,這點也需要改善。你們覺得今天回去是彼此沈默相待?還是攤開來講,互相道歉,讓孩子學會尊重父母?」

這對明理的夫妻選擇回去和孩子有更好的溝通,一方面改掉囉嗦的習慣,一方面引導兒子做好自我管理。

﹝原發表於《聯合報﹞﹞

孩子「聽話」的秘訣

有一回,我應邀到一所大學演講,在一群活潑嬉鬧的學生中,我注意到一位特殊的大學男生。

這位大學生長得一表人才,可是無論講話、走路,各種舉止都太「正確」、太規矩了。

他一絲不茍的模樣,可以想見從小媽媽是多麼用心地教導,可是他這樣太「聽話」的模樣卻讓我看了心疼。有時我和他輕鬆談笑,他無法放鬆回應,還是一本正經地「稟報」我答案。

做父母的希望把孩子教成如此聽話卻失去年輕人的朝氣嗎?還是,寧可孩子偶而來點挑戰,讓彼此享受共同成長的樂趣?

我建議我們來取個「聽話」定義的中庸之道,也就是如果孩子願意聽父母的意見,也懂得表達自己的看法,這就是現代「聽話」的孩子了。

那麼,如何教出這樣「聽話」的孩子呢?有個簡單的原則可以運用,那就是對孩子「絕對信守諾言」,答應的事一定說到做到;不確定能否做到的事則不輕然諾,當子女見識到父母把他的(孩子的)話當話,則必定也執行父母交代的事。

有一對父母曾經不解兒子的行為,原來兒子提及本週零用錢忘了給,由於已是夜裡,父母心想反正晚上睡覺不需要花錢,明天早上再給也一樣,不料,兒子聽到父母這樣說,竟然生氣地掉頭跑開。

經過分析和角色扮演後,這對父母才明白孩子要的是當場「信守承諾」的感覺。父母當時可以說:「抱歉,竟然忘了給,這裡是五百元,請收好。」就是這樣乾乾脆脆的馬上行動,必定可以看到兒子歡歡喜喜又感謝父母的態度了。

你的孩子好教嗎?你是一位信守諾言的爸媽嗎?夫妻之間可以彼此探討,也可請問家中的孩子:「爸媽算不算是守信用的人?」如果孩子把往事重提:「有一次,你答應……,後來你忘了……。」說真的,當你聽到如此言詞,一定要立刻道歉並且下定決心改正,當我們決心做一個守信用的父母,相信孩子曾經失望的心會一點一滴地回轉過來。

﹝原發表於《聯合報》﹞

2009年10月9日 星期五

體力足,動力就來了

A:最近我感覺自己對工作提不起勁,每天加班到晚上八點才能離開辦公窒,有時明明晚上七點,工作已經告一段落,可是看到很多同事還在座位前,我又不好意思早早離去。

每天回到家,吃點消夜,上個網,到了一點左右才能上床睡覺;早上約七點多又需要起床準備上班;我的主管對我不錯,他看我最近缺乏工作動力,於是安排我去上專業方面的課程,一週兩次,每次兩小時,老實講,上課時間內我是呵欠連連,總覺得有「聽」沒有「到」。

主管的好意讓我蹧蹋了,這讓我更是自責、內疚,請問我要如何提昇工作上的動力呢?


Q:許多企業公司從專業知識的增強、跨部門的溝通,或從團隊的激勵來提昇員工的績效,這些做法都是對的。

然而員工全然依賴公司和主管,這是有盲點的。誠如你的情況,你一直朝著公司要求的績效走,卻弄錯方向調整,導致自己加深了罪惡感。

這話怎麼說呢?

這是說,一個人在公司要能隨時保持衝勁,火力十足,這其中涵蓋了三個力道。

一‧體力:這是從是否有平衡的飲食、充份的休息、飽足的睡眠、有趣的娛樂和放鬆的運動來建立。

二‧能力:這是從是否有前瞻性的專業成長,完成任務的高效率和團隊互動中的溝通力來評估。

三‧動力:這是從員工是否隨時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來認定。


從你描述自己的狀況中,如果我各以100分來做直覺評分,你的體力是約50分,能力約80分,動力是90分。也就是你是好員工,一直想把工作做得更好。也有基本的工作能力,但是由於「體力」的照顧不周,平均下來,你的整體分數約只有70多分,距離你想做到的動力90分,仍有10多分的差距,這也難怪你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
所以,針對你的情況,你一定要從「體力」這個部分做最快速的調整,例如:

一‧工作完成,下班就下班,不要顧慮別人的眼光。公司要的是自律性高,懂得照顧自己的員工,而不是要一些「比慢」又「越待越晚」的員工。

二‧從每晚提前10分鐘、20分鐘上床為「調整生活作息的目標」,漸漸地你一定可以成為提早上床、提早休息的上班族了。對現代人而言,「睡到自然醒」是有點奢侈,至少「睡夠」也是合理的自我照顧。

三‧三餐飲食也要做到適度的改進,減少過多油膩食物,增加蔬果量,讓體內環保、身心舒爽。


總之,當你的體力回籠時,你一定會看到自己又精神奕奕地上班了,因為體力足,動力就來了。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

2009年9月25日 星期五

你被當做「it」看待了嗎?

Q:那天我到一家知名品牌服飾店,準備買一套正式的衣服,好參加同事的婚禮,沒想到竟惹來頗不愉快的經驗。

服飾店的店員本來在櫃台坐著,看到我進來,她一副愛理不理的模樣。只是轉過臉淡淡地說了聲:「歡迎光臨!」,接著又專心看她手上的報紙。我心想──大家都正在努力打拼經濟的時候,怎麼還有如此漫不經心的員工?

我建議服務業者應加緊腳步,再多一點熱忱、再多一點尊重、再多一點用心,否則就會碰到像我這樣心中懊惱的顧客,本來看中一套相當時尚的衣服,可是看到店員的服務品質不佳,讓我心一狠,算了,不買也罷。當我轉身離開那家店時,心裡還是很嘔!

A:妳的經驗其實是很多人的經驗,目前許多企業努力提昇員工做到「精緻服務」、「黃金服務」,或是「感動服務」,就是希望打造消費者有「賓至如歸、如沐春風」的感覺,就是希望提供消費者感受到「物超所值」的價值感。

然而有些還沒有注意到「消費者意識」已經提高的商家,可能還停留在「讓客人逛傳統市場」的感覺──要買,不買,隨便你,結果沒有讓客人感受到被視為「you」的感覺,反倒像是「非生命的物質」,就是一個「it」。

這個時代的溝通層次,多數人均已做到「I(我)──you(你)」的階段,把you(你)當做非常重要的賓客來款待、來服務,不論貧富貴賤,人就是一個個體,是一個有感情、有思考力、有自主力的人類,所以一定要認真聽消費者講話,要關心消費者的需求。

遺憾的是,有些人可能個人修養不足或是家教不夠,以致疏忽這個部分,變成把「人」當「it」看待。當一個人被視為「it」,彷彿you are nothing,你是不存在的。這種不被關心、不被了解、不被服務的感覺是難堪的、不悅的。

相信在有些餐廳、美髮院、飯店、服飾店、醫院、飛機上,甚至在自己的家裡,有些人是被當做「it」看待,難怪人與人之間會存在這麼多誤會、不悅,或衝突。

我建議妳我和讀者朋友們,大家努力來改善這種「it」的服務模式,溝通時要掌握好「I─You」的感覺和情境,讓客人們喜歡來,常常來,還帶了很多朋友一起來。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

2009年9月1日 星期二

什麼是你的「鏟子」?

Q:我有一雙兒女,他們已經唸到高中、大學,不用我操心;我的先生在一家外商工作,經常在海外出差;我呢?在一家公家機構服務,還有10年才能論及退休。

最近我一直在午夜夢迴時刻,思考著自己這一生究竟是過得好?還是過得不好?

如果說過得不好,這是不公平的,多少人羨慕我的家庭圓滿幸福;如果說過得很好,這似乎又違背我內心深處的感受。

尤其最近心裡有一陣騷動,這是因為大學同學會時,看到幾位當年成績不如我,在班上表現也不出色的同學,在多年不見的時光裡,有的人蛻變為商場女強人,有的人成為畫壇專業經理人,也有的人自創幼兒品牌,成立連鎖教育事業……。

再回頭看看我,我怎麼一直固守在一個死氣沈沈的辦公室,每天做些等因奉此的事,我快樂嗎?我還能做些什麼改變嗎?我有點迷茫了。


A:有句出自文學家馬克‧吐溫的名言:「當所有的人都在挖金礦時,你應該做的生意就是賣鏟子。」這句話很震撼,對不對?我建議妳把這段話多唸幾遍,妳將會看到希望。

沒錯,此刻,妳看到周遭有這麼多的親朋好友生龍活虎地創造機會,而且大家似乎搭上經濟列車,找到各自的「金礦」,這點讓妳心生羨慕,也心生緊張。

公務機構雖然有組織體制的侷限,但也不見得就要被它牢牢套住。我現在最想問妳的是:

「什麼是妳的『鏟子』?」

我們可以不要一窩蜂地去挖金礦,那可能比較適合有大資本的人、適合有大野心的人,適合懂金礦的人。馬克‧吐溫教我們做個聰明人應該是去賣「鏟子」。

「鏟子」是挖金礦時的必需品,在上一世紀,科技還不甚發達的年代裡,「鏟子」是許多沈迷在淘金熱裡的人所需要的工具。如今,21世紀裡,世界各地仍有許多創造財富的好機會。我們不需要一窩蜂走入別人的「金礦」,去做我們不熟悉、不喜歡或根本不會做的事。

所以,什麼是我們個人的「鏟子」?你可以怎麼做,讓你的「鏟子」變成許多人的必需品,這才是眼前最重要的事。

我建議妳若計劃按部就班退休,那麼,妳可以觀察別人是如何找到自己的「鏟子」?妳應該開始規劃如何生產自己的鏟子了。

如果妳不在乎退休金,已經摩拳擦掌,預備立刻要開始大賣特賣妳的「鏟子」,那麼,下班後的專業訓練、網路搜尋更好的「鏟子」,或是把已有「鏟子」拿出來整修一番,都已迫在眉睫了。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

請別掛我的電話,Please!

Q:我是一位電話行銷員,當初大學畢業後,有幾個不錯的工作機會,可惜那時我貪玩,迷上網,又愛到夜店,結果不是遲到早退多了,被老板fire;要不就是自己不去就不去,結果工作不了了之。

如今,我重新振作起來,一方面是要應付老爸老媽的嘮叨,一方面是老婆懷孕了,我不能老是靠家裡養,於是回到職場,想要有所作為,沒想到景象全非。

想要的工作早已被取代,有些條件好的人,和我一樣正在高不成低不就的邊緣。最近我硬是勉強自己到一家銀行從「專員」做起,「專員」的名稱很好聽,其實是要透過電話服務,來銷售公司產品,例如:低利率房貸、六年期定存優惠等。

沒想到工作這麼辛苦,竟然要看人臉色過日子,大部分的「客人」並非「客氣的人」,聽到我說:「您好,我是××銀行的……」,話都還沒講完,咔嚓一聲就掛了……

我常愣在那裡,心裡很嘔,掙扎著要不要「退場」,還是回去給老爸老媽養……

A:不准再回頭給老爸老媽養。你自己都要做人家的老爸,你沒資格搞「退場」,唯一的方法就是留在原地繼續接受磨練。

既然你喜歡上網玩game,在實際的人生關卡中,你也正在過五關斬六將,只有勇往直前,沒有後退找藉口。

像你這樣在工作中常被掛電話的人很多,例如:理財專員、保險業人員、套書推銷員等。

大家都一樣必須忍受被掛電話的「挑戰」,主要是社會上披著狼皮佯裝善良羊群的電話也相當多,這是為什麼客人一聽到陌生的聲音,立刻掛電話的原因,另外,現代人生活緊張、焦慮,誰有空耐心聆聽你在銷售產品。

所以,「散彈打鳥」的電話行銷術是有可取,也有挑戰之處。既然你已經上線,至少規定自己做滿三個月,學到「感謝每個掛你電話,幫助你成長的人」,學到「用關心體貼的語調,讓客人想聽下去」,學到「快速分辨客人不同的需求點,並給予最適切的服務」。

總之,在每一次接通電話的時刻裡,想到有位不認識的「老師」要你交「人生作業」,又不用付學習費給他,你真是賺到了。這樣一想,你會好過多了。

當然,在此,我們正好也可以呼籲一些「失禮的客人」,你當然有權利不接電話,你當然有權利保護家產、家人,但至少掛電話的時候──不要重重的摔,或是用力的「罵」。因為,有可能你的無心之過,會打壞一個年輕人對人生的美好憧憬呢!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

有一個「好」爸爸

對於一個失業在家的男人,最難堪的事莫過於兒女對他不理不睬。

過去,這位男士每天早上八點多出門,晚上七、八點才到家,一點也沒感覺到和孩子格格不入。如今,一對兒女都唸到國中,正在青春期的叛逆階段,加上暑假在家,兩個人從早鬧到晚,讓做爸爸的他很不能適應。

這一天,他照往例,拿著遙控器轉來轉去,一邊等著老婆下班回來做晚餐。這時,只聽見兩個兄妹又在為誰先進浴室而爭執不下。

兒子因為剛打完球,滿身是汗,急著沖個涼;女兒不甘示弱,因為她和同學有約,也想儘快洗個澡好清爽地出門。

當兩個人僵持不下時,突然女兒轉身問他:「爸,你們房間的浴室可以借我用嗎?」

一向不茍言笑、行事刻板的他,不知為何,突然從喉嚨衝出一個字:「好!」

兄妹聽到爸爸竟然冒出一個「好」字,頗為驚訝,不過至少找到兩全其美的辦法,兩個人就各自急奔去洗澡。

兒子洗了澡出來,有點試探地問:「爸,我想參加電玩大賽,你會答應嗎?」正在轉換電視的他,過去根本瞧不起那種玩物喪志的把戲,然而,如今來到親子關係瓶頸的時刻,他明白自己不可以繼續再以「不可以、不行、不能」來控制家人。

因此,他回望兒子一眼,並且笑笑地說:「好啊!」沒想到兒子居然高興地跳起來歡呼:「噢耶!」

這時,老婆正好也帶著大包小包的食物回來,一進門已經嚷著:「誰來幫我忙啊?」

「好!我來了!」這位男士從沙發椅內一躍而起,並快步地走向門去,老婆一邊擦拭臉頰的汗水,一邊露出又驚又喜的表情。

這位男士後來和我分享他從「不好」轉向「好」的心情,他說:「過去的我太嚴肅了,一點彈性都沒有,這段失業在家的日子,讓我從工作、從家庭都有了深切的反省,原來有時候說個『好』字,可以讓雙方都找到轉寰的餘地。」

﹝原發表於《聯合報》﹞

2009年8月17日 星期一

做好「客戶導向」的服務

Q:我是第一線的客服人員,不論我怎麼做,我的主管在評分我的表現時,總是不滿80分,我不知道自己那裡還要加強?

身邊的同事們大家都很認真,也很緊張,接客戶投訴電話,或是接待客人時總是戰戰兢兢,弄得我不好意思去請教;主管們更是忙碌,我不敢去「打草驚蛇」,以免對我的印象更差。

請問我有什麼可以自我評估,自我提昇的方向嗎?


A:服務業本來就是需要不斷地以「客戶導向」來提昇,當我們有時以「自我導向」來處理,總認為自己已經做得不錯,客戶應該是「零抱怨」了,沒想到還是出現雜音,這時不免洩氣和難過。

我在企業內訓,除了主講「情緒管理」、「壓力管理」、「溝通管理」,也主授「服務管理」課程,在此,我提供妳20題來做答,正好也可以提供妳自我改進的方向。

-------------------------------------------------------------
以下20題,請以「○」、「X」簡答即可。

1.當電話鈴聲響起,你在第三響之前已拿起話筒?

2.拿起話筒時,你比顧客更早發聲問候?

3.你總是用精神飽滿、親切有禮,聲音帶微笑的方式問候顧客?

4.如果顧客嫌你的回應怠慢,你適時做好個人的心態調整,仍耐心親切的聆聽?

5.向顧客致歉時,你心中沒有不滿,也沒有委屈,你知道自己是代表公司表達,希望緩和顧客的情緒?

6.向顧客說「對不起」時,你的聲調是關切的,身段是柔軟的,你明白「不卑不亢」,反而能贏得顧客的信賴
和尊重?

7.你清楚「顧客是需要受教育的」,所以你樂於協助顧客快速冷靜下來?

8.你平日已多學習公司的相關業務,所以總是能快速、具體地回應顧客的疑惑,減少電話轉來轉去的不便,也給客戶留下滿意的好印象?

9.你和主管有足夠的默契,萬一電話需要轉給主管做專業解答,主管會支持你、協助你?

10.當顧客進門時,你已起身笑臉迎接?

11.當顧客詢問公司產品資訊時,你露出關懷、理解的神色,並樂意協助處理?

12.在掛顧客電話時,你會先讓對方先掛妥電話,才接著掛電話,避免對方感到先被掛電話的不悅?

13.當第二位顧客急著插隊詢問時,你會客氣地請他尊重第一位顧客,並想辦法快速找到其他同事支援?

14.當顧客因為排隊而不耐煩時,你會運用「同理心」,告訴他:「人很多,讓您久等了,不好意思哦!」

15.對要求退貨的顧客,你會耐心聆聽抱怨,同時提供公司處理退貨的程序,並讓顧客得到滿意的處理?

16.你善用自己「溫和但堅定」的生命磁場,讓顧客得到良性的潛意識引導?

17.你注重個人形象整潔、專業,讓顧客快速對你建立信賴度?

18.當顧客離去時,你在電梯口笑臉揮揮手,並等候電梯門完全闔上,才離開電梯門?

19.你很清楚──服務品質不升級,遲早會被顧客淘汰?

20.你經常問自己:「如果再多做一點什麼改進,顧客會更滿意我的服務?」

以上20題,你可以隨時拿來自我檢測,當「○」越多,你對自己的滿意度越多,你的客戶、你的主管對你的滿意度也會相對地增高了。加油!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

競爭?合作?還是競合?

Q:我負責公司的業務部門.為了激發部屬們的銷售潛能.於是刻意把他們分成兩個團隊,希望他們不論在紀律上、組織上、業績上互別苗頭,也好創造公司總體的高業績。

沒想到,自從組隊以來,兩匹人馬變成死對頭,不是各自來打小報告,就是在會議上互相言詞攻擊,弄得我身心俱疲。

最近更嚴重的是,經過我在會議中的指正後,他們竟然把苗頭共同指向我,說我不公平,說我是始作俑者,弄得我裡外不是人。

做主管的人不是一向備受尊重嗎?

是不是我在領導的手法上需要改進?

A:做一個備受尊重的主管,是因為員工有一套公平、公開的遊戲規則可以遵守,而且主管樂意聆聽抱怨,快速做合理的修正。

你為創造公司高業績的立意是對的,但是樹立競爭式的團隊,變成在公司內同仁互相殘殺,這個部分則是有待商榷。

「競爭」有「良性競爭」和「惡性競爭」。

你的公司目前經歷的正是「惡性競爭」,類似:不同組別的業務同仁故意去爭奪對方的客戶,不惜削價求售只為了當月的業績,又比如拉客戶回頭打擊另一組同仁……,這樣下去只會讓公司分崩離析。

「良性競爭」是在具體明確的業務守則下,大家各憑本事,為超越上個月的業績數字而努力。若有士氣低迷現象,還會互相鼓勵、彼此提攜。

所以,看你是要引導同仁走向「良性競爭」?還是走向「惡性競爭」?

一般而言,「良性競爭」才是長久之計。

相信你也聽過「競合策略」這個名詞,這又是更上一層樓的管理模式。

這是談到自己要好,也要讓對手好;自己企業好,也要讓對手企業好的概念。大家若能在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中相輔相成,雙方反而可以一起把餅(市場)做大。

「競合策略」用到你的業務團隊,相信也會是一種新的、好的局面。當你的部屬發現善用個人資源,去幫助別人創造更多的價值和財富,相對地,也會累增個人的價值和財富,這時,他們就會樂於協調、整合和改變。

身為「競合策略」的主管,你會欣然見到部屬包容異己,而不是排斥他人:你會看到部屬對輸贏比較釋然,重要的是──下一步「大家」該怎麼做會更好?

往往,公司的業績就是在這種表面上個人競爭,實際上是共存共榮的氣氛中節節上升了。

權力一把抓,這是領導者的技術。

權力收放自如,這是領導者的藝術。

相信你會做出明智的選擇。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

走出情緒風暴

張老師聽到一位家長對她直言:「妳只關心別人的孩子,妳為什麼不先管好自己的孩子呢?」

當時,張老師彷彿被當頭棒喝,沒錯,她是個熱心教學的老師,對特殊教育有心得,常有家長來請教;事實上,她自己家中有個情緒障礙的兒子,平日沉默寡言,然而如果被同學刺激,往往會情緒暴怒。

談起兒子為什麼變成一個不開口的小孩,可能要追溯到一歲多。由於大人都忙著照顧剛出生的妹妹,所以疏忽了小哥哥的需要。如今回想起來,做媽媽的還會心疼地說:「當時沒空抱他,常讓他自己玩,他變得早熟,半夜會自己起床尿尿,看到我沒蓋被,還會幫我拉好被子。」

後來是媽媽注意到孩子在校園獨來獨往,他不會主動跟同學交談,還曾經發生幾次畫作豐富、有趣,卻被老師質疑:「是不是你媽媽幫你畫的?」事件,孩子的情緒深受傷害,行為也更加退縮壓抑。

就在這樣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刻,張老師又面對家長的詢問,於是,她下定決心去尋找醫師協助,也向諮商專家求教。幸好,後來丈夫答應一起去協談,夫妻共同學習更了解兒子的情緒狀態,更關心兒子的心靈世界。

當夫妻有了共識時,兒子的進步也有目共睹了。像一般父母聽到子女頂嘴,通常會出言制止,可是張老師夫妻聽到反而高興,因為這代表兒子敢於表達,敢於主動建立關係了。

張老師常對兒子說:「當你很生氣時,你可以找一個不傷害別人的方式來回應,例如,可以來和媽媽說,或是亂語回答,或是畫圖,或是拉小提琴……」後來,她注意到兒子多半選擇自言自語來化解當場的情緒困擾。

如今,高一了,兒子變得開朗、活潑,有時會耍寶,碰到被大人誤會時,還會說:「請冷靜一下,先聽我說完。」看到兒子如此表現,張老師說:「很高興我們全家勇敢地一起走出情緒風暴了。」

﹝原發表於《聯合報》﹞

女兒和男性網友約會

有位媽媽焦急萬分,她從女兒的好友口中得知--女兒即將和一位認識不久的男性網友見面。

女兒才十六歲,高中一年級,原本大家關係還不錯,可是自從她房間有了電腦後,房門總是緊閉不開。

媽媽有時故意拿個水果進入女兒房間,或藉機來拿衣服去洗,卻常看到女兒匆忙按開滑鼠,好像曾經有什麼見不得人的畫面。問她:「怎麼啦?剛才上什麼網呀?」女兒的回答千篇一律:「沒什麼啦!」如果再追問兩句,女兒就氣嘟嘟噘著嘴說:「媽,妳好煩!」

百思不得其解的媽媽,終於從女兒的好友口中得知,原來女兒化名「安琪兒」,交了許許多多的網路朋友。這回聽說女兒即將獨自去和一位成年男性網友約會,媽媽手足無措了。

媽媽來請教時,我見到她講話條理清晰,一看即知是明理開通的家長,只是女大十八變的孩子一時讓她招架不住了。

她說:「如果我阻擋女兒出門,她一定會大吵大鬧,而且怪我神經兮兮;如果我不阻止她去,我很擔心她會吃虧上當。」

面授機宜一番後,媽媽終於清楚怎麼做可以讓女兒回心轉意,也讓那位成年男子知難而退。

事後這位媽媽告訴我,她知道約會的時間和地點後,以巧遇的方式現身,由於媽媽的態度客氣大方,女兒再氣惱也沒當場發作,而成年男子畢竟見過世面,禮貌地請「伯母」坐下一起喝咖啡。

大家閒聊一陣子後,媽媽出奇不意,直指核心地問:「趙先生,您目前應該有要好的女朋友吧?打算什麼時候結婚呢?」這一問,只見成年男子突然漲紅了臉,支吾其詞,然後快速地藉故離去。

媽媽說:「其實當時我真想賞他一個巴掌,可是為了教育女兒,我忍住了,那個男人離去後,女兒還在生悶氣,直到車子快開到家,正在等候紅綠燈時,她才流著淚說:『媽,對不起!』」

這位媽媽說當時她一手握著方向盤,一手緊緊摟住女兒的肩膀說:「寶貝女兒,媽媽愛妳!」

﹝原發表於《聯合報》﹞

2009年8月10日 星期一

20090803西安《華商報》報導分享

各位好!這是西安最大報紙發行量《華商報》的演說現場報導。字體略小,各位可能看不清楚,但至少讓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近況。﹝2009.8.5﹞

20090803西安《華商報》報導

2009年8月5日 星期三

《西安晚報》報導!

2009-08-02西安晚報記者報導
2009年8月2日,《西安晚報》記者報導。

2009年7月31日 星期五

家庭上網公約

網際網路自從進入家庭後,許多父母一時無所適從,因為這是個全新的狀況,沒有過去的好經驗可遵循,也不知道如何約束孩子上網的時間才好。

首先,父母最好開放一個觀點,也就是對二十一世紀的孩子們而言,不見得正經八百拿著課本猛K才叫做讀書。有時候上網查資料;有時候在電腦上製作網頁;有時候和一群同學在網站上討論一個課業主題也叫做讀書。

還有,上網玩Game真的很好玩,只要選對電玩遊戲,不但可以訓練孩子的機智,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對孩子的成長多少有些幫助。

重點是孩子如何兼顧生活作息、注意眼睛保健,還有尊重其他家人上網的需求,這成了現代父母需要面對的新功課。

目前觀察所得的家庭上網情形,大約有如下四型:

一、週末上網型:父母規定孩子周一到周五絕不可碰電腦,周六和周日可各上網2-3小時。

二、每天上網型:父母同意子女每天上網1-2小時,但是時間一到,必須自動關機。

這兩種類型,由於父母主控權較強,難免出現孩子偷偷上網,或子女因上網時間不平均而爭吵的情形。

三、自主上網型:父母完全不用規定子女上網時間,孩子自我約束力強,也能夠在學校課業、生活作息和上網時間取得平衡。

四、父母上網型:有的父母陪伴孩子上網咖,或在網路上和孩子互通訊息,這也算是網路親情的新趨勢。

如今,子女仍年幼的父母,若為了避免將來孩子成為網路不歸族,最好此刻起即掌握三項原則:

一、多元興趣原則:讓孩子從小維持各種趣味體能活動,並且培養多才多藝的能力。

二、自我管理原則:看到孩子時間到會自動關機立刻予以肯定,以增強成為好習慣。

三、良好互動原則:鼓勵孩子和家人有接觸、有分享,只要關係不錯,將來就不至於整天躲在房間內上網了。

﹝原發表於《聯合報》﹞

2009年7月17日 星期五

吳老師應馬華終身學習中心邀講活動海報

海報-1
海報-2
2009年7月2日攝於吉隆坡演說會場:






吉隆坡新聞報導

吉隆坡報導
吉隆坡報導-2

吳老師應邀上年代:〈聚焦360度〉

7月17日晚上9:30
年代新聞﹝CH:50﹞
節目:聚焦360度
主題:我們在大陸很紅
來賓:國際演說家 吳娟瑜、英語名師 賴世雄
主持人:高文音
年代聚焦360錄影-2
年代聚焦360錄影-1

我冤枉了她

信任是人與人相處中極大的挑戰之一,朝夕相處的親友、同事,還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在在都考驗了我們是否有足夠的信任對方的能力,或是判斷對方是否值得我們信任的地方。

2009年7月初,我來到馬來西亞吉隆坡,應馬華終身學習中心之邀巡迴演講〈人生遇見逆境,誰沒有情緒?〉。7月3日那天,在早上預備上988電台節目和晚上到文冬的演說之間,我有了個空檔到飯店SPA做暖石按摩。

按摩之前,我明明記得把手錶和戒指扣在一起,再放入我手拉旅行包的小袋子,可是等我按完起身,準備戴上戒指和手錶時。打開拉鍊,咦?怎麼什麼都看不見了。

我心裡很著急,而且怪起自己怎麼這麼大意,來到陌生之地,接受陌生人的按摩,豈可放鬆到睡著而沒有警覺性?責怪了自己,我匆忙之下,回到飯店房間,東翻翻、西找找,再從整個旅行包摸到透,還是沒看到手錶和戒指的影子,這時,我懷疑起那位瘦瘦小小的芳療師,我決定下樓再到SPA仔細瞧個究竟,說不定從她的眼神、語詞、聲調,我可以看出個端倪。

下了樓,來到SPA館,我找到了經理,也直接面對了芳療師,當我咄咄逼人地追問之下,哈!果然她眼神閃爍、聲調虛弱,這不就對了嗎?

一定是她拿去了,她可能家境不好,可能急需用錢,但也不可以把我的價值兩萬多元台幣的貴重物品拿走啊!

可惜我苦無證據,又急著搭車到文冬演說,於是在飯店櫃台做了報備,然後悻悻然地出發了。

等到晚上11點多回到飯店,當我入內準備拿內衣洗澡,於是把大型旅行箱打開,哇!手錶、戒指不就在這裡嗎?

它們就「乖乖地」躺在內衣的旁邊,真嚇了我一大跳,原來我的「記憶」開了我一個大玩笑,我明明記得……,我一定不會記錯……,我確實應該……

結果錯、錯、錯,我回想起來了,我想起自己在第一趟到SPA之前已把手錶戒指「鬼使神差」地漏放在大旅行箱了。

當我看到自己犯了這麼一個大錯,那個瘦小芳療師無辜的臉龐立刻浮到我的腦海中,唉!這麼晚了,我怎麼去跟她道歉,還有她的同事、SPA經理、櫃台經理……,芳療師一定一夜難眠啊!

當下,我先跟櫃台經理說「I am so sorry」,其他一切等候明天早上11:00到SPA館。

果然,隔天,我一早儘快進到SPA館,當我誠懇道歉時,SPA經理笑笑地說:「我本來就信任自己的員工,我知道她絕對不會拿走客人的物品。」這時,我再仔細瞧瞧瘦小的芳療師,她說:「That’s fine. No problem!」(很好啦,沒事啦),一樣眼神閃爍、語調虛弱,原來她一向就是謙卑溫和,不敢正眼看人啊!
剎時之間,我彷彿見識到一位人間的活菩薩啊!

2009年7月15日 星期三

從銷售困境走出來

銷售行為不只是買賣行為,銷售行為也不只是為了業績競賽,銷售行為其實還包括了人際相處的藝術,包括了生命自我探索的挑戰。

當潛在客戶說No的時候,這裡面有許多角度值得觀照,例如,可能潛在客戶目前手頭正好吃緊;可能潛在客戶已經購買類似的產品;可能潛在客戶最近工作非常忙碌,無暇聆聽推介;可能潛在客戶一向講求完美,所以習慣於挑剔產品……,當然,也有一個可能--Sales本人害怕失敗、恐懼親近的能量正引發了潛在客戶的排斥感。

究竟如何自見面起五分鐘內,從行為辨識看出潛在客戶的購買意願?若是出現了No訊息,如何在內心快速自我評估和自我建設?更甚者,是否懂得適時提供潛在客戶一個自主的情緒空間,大家維持良好關係,並保留下次再議的機會?


「人在,人情在;人情在,機會就在。」這是人際關係裡一個巔撲不破的真理,然而,有些Sales為什麼會被潛在客戶匆匆掛掉的電話,或臨時取消面會的情形而感到沮喪不悅呢?

你是Top Sales嗎?

嘉麗服務於一家國際知名的化粧品公司,當初我應邀為這群Top Sales進行三天兩夜的培訓課程時,她也是在座的六十位學員之一。

嘉麗看起來開朗、活潑,上課時她眼神專注,很認真地學習,下課時,她和同事們的互動也不錯,好幾次看到有學員遞咖啡給她,或大家圍坐著談笑。

直到課程進行到「潛意識如何影響銷售行為」這堂課時,很明顯地--嘉麗有著迷茫、有著不安。

從突然失去的笑容,從她逐漸退縮在團體角落的身影,我善意地問她:「嘉麗,講到這裡是不是有什麼可以分享的呢?老師很想聽聽看。」

嘉麗在伙伴們共同關懷的眼神下,說出了心中的疑慮,她說:「不知道為什麼我容易有挫折感,每次離開客戶,總是站在門外,足足有三分鐘的失落感,有時很想回頭重新再把產品介紹一次,並且問明白究竟那裡做不好?為什麼不能下訂單?有時又想算了,一定是自己能力不足,才會把事情搞砸了……,每天都在類似狀況和情緒來來回回,弄得晚上經常失眠,早上醒來也不想起床……。」

「妳確認自己有把每個銷售步驟完成?妳相信自己是個優質的Sales嗎?」我抓住兩個重點緊迫盯人地問。

找到潛意識裡的恐懼

培訓的課程就是透過團體互動,去重建Sales自我覺察的能力和重整信心、再度出發的決心,所以,身為訓練講師,有時可以溫柔彷如慈母般地撫慰受傷心靈,有時也需要一針見血地點破銷售盲點,讓Sales快速自立。

嘉麗的回答在這一刻有些遲疑,她停滯了約三秒鐘後,才囁嚅地說:「應該是吧!」

從嘉麗不能自我肯定的語詞和回覆的遲緩,顯示了她在Sales領域的不確定感。

究竟在潛意識裡,嘉麗在擔心什麼?害怕什麼?究竟是什麼因素阻礙她在銷售領域無法更上一層樓?

接著,為了進入更深層潛意識領域探索,同時幫助嘉麗在潛意識和意識接合一條自我接受、自我肯定的成長之路,我讓學員在寬敞的木質地板圍坐,並且請嘉麗從現場挑出五位讓她感到有壓力的學員。

嘉麗本來怕得罪同事,不好意思找人,後來在大家掌聲鼓勵下,她終於找到五位伙伴出列。

當五位Sales出列後,現場突然爆出笑聲,原來出列的人幾乎在體格、氣質上相類似,都是體態豐腴略壯,同時年紀略長的資深Sales。

嘉麗一時也愣在原地,因為她沒想到隨手一指,卻點出了問題的癥結所在。

當我請嘉麗和五位資深伙伴站離一段距離,再請她閉上眼睛後,現場播出一段冥想音樂,半分鐘後,請嘉麗睜開眼睛,再一步一步走向五位資深伙伴,只見 嘉麗腳步有顧慮,有猶豫,眼淚隨著腳步前行汩汩而出。

害怕親密.害怕銷售

當嘉麗最後靠近到五位資深伙伴時,這些大姊們不約而同都伸出雙手去擁抱她,有三位還陪著嘉麗掉淚,現場的學員也有不少是熱淚盈眶。

嘉麗在情緒安定後,坐在團體中間,接著她分享了心中的發現。

原來嘉麗表面看起來嘻嘻哈哈,很好相處模樣,其實在潛意識的某個角落裡,她對年長又體格豐腴略壯的女性有「害怕」的情緒障礙。嘉麗從小在大家庭長大,爸爸是尾子,排行第八,媽媽嫁進來就已受盡姑嫂的欺侮,其中最兇悍的就是大伯母。大伯母仗侍在家中得到公婆倚重,後來又總管家族的財務,以致於仗勢欺人,早年媽媽受盡委屈,總是被分配最多的家事,而嘉麗從小看到大伯母也是能躲就躲。

「請問大伯母長的模樣就是--?」學員中有人忍不住地問。

「就是高高、壯壯、胖胖的呀!」嘉麗話一出口,突然覺得說人家「胖」是不妥,因此看了看那五位資深伙伴,又吐吐舌頭。

「小孩子不懂事,不跟妳計較。」五人之中有位代表發言,大伙又笑成一團。

就在笑淚交織的過程中,嘉麗又說:「我現在才發現原來讓我有挫折感的客戶,大都屬於大伯母型的客戶,只要她們不帶笑容,或者問話稍微尖銳一點,我都會急於離去,原來我害怕和她們親近,我也害怕她們看透我的弱點,這是一個我需要面對的挑戰。」

當嘉麗終於看清問題所在,她破涕為笑了。

自信比業績更重要

嘉麗後來又在培訓課程明瞭一件事,也就是Sales的銷售態度有時會「投射」在潛在客戶的身上。

當Sales在進行產品解說或展示產品時,如果自身的意識和潛意識未能整合為一,往往有些矛盾的情緒或緊張的反應顯現了坐立難安、口乾舌燥,或說溜了嘴、用錯了語詞,甚至答非所問等尷尬情形。

所以,最後看起來彷彿是被客戶拒絕了,其實是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先拒絕了潛在客戶,以致潛在客戶後來先發制人,說出了:「以後再說」、「我現在不需要」、「我已經有了」,或「你們的產品太貴了」之類的話語。

以下列出十項潛在客戶可能有的No訊息,身為Sales一定要學習在第一時間靈敏辨識,有了行為辨識的能力,才有機會在現場立刻轉危為安,逆轉局勢。

一、當潛在客戶允許員工入內而交辦事宜。
二、當潛在客戶穿上西裝外套,或拿起皮包準備外出。
三、當潛在客戶對產品DM或產品本身只是簡略瞧一眼。
四、當潛在客戶不針對產品發問,反而聊到他處了。
五、當潛在客戶拿起自己的產品要推銷給你。
六、當潛在客戶聲音低弱,或斜歪著臉,露出睡意的模樣。
七、當潛在客戶反問你:「那你自己使用的效果好嗎?」
八、當潛在客戶接了手機興高采烈地講話,可是當他轉向你時,卻又一臉沒精打采的模樣。
九、當潛在客戶不停地清喉嚨,表示今天身體狀況不佳。
十、當潛在客戶不斷地改變坐姿,或離開座位。


類似以上情況,Sales一定要掌握仍在現場的機會,儘快重新振作自己的精神。例如:深呼吸來回至少三次(不要明顯地被看出來)、喝一口水潤喉嚨、調整一個舒適的坐姿、把笑容調得更自然、更愉悅,把眼神的感覺調到一種感謝和欣賞的頻道,讓潛在客戶感到振奮。

其實,訂單有否在其次,能否贏回自信才是更重要。所以,確切掌握好與潛在客戶碰面的機會,保持自我覺察的警醒,學習自我調整的竅領,在現場立刻進行行為辨識和銷售態度修正的機會,讓自己每一次離開潛在客戶時,對方會萬分感謝你、祝福你,因為人生在世,他憑白多添了一位關心他、支持他的好朋友,這怎不令他感動呢?
而你,也因為得到感謝和讚美,離開潛在客戶之際,正在為已安排的下次見面機會感到信心充足、滿心歡喜。

﹝原發表於《培訓月刊》﹞

家庭溝通有竅領

在深圳,一位講求高效率的媽媽,終於對兒子說:「我不能太急了。」
在上海,一位努力改善親子關係的爸爸,終於明白抬頭挺胸向前走才能建立兒子良好的自我形象。
在北京,一位女性Top Sales,終於學會如何和姊姊做建設性的溝通。


2004年10月29日、30日、31日,我應實踐家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之邀,和郭騰尹副總共同主持「菁英團隊VS.親子教育」的演講會。這是一趟豐富的成長之旅,因為讓我見識到來自各行各業的傑出人士,他們求知若渴,他們認真發問,尤其不時低下頭來抄筆記的模樣,讓我印象深刻。

茲列下三場親子溝通巡迴講座的提問,讓我們來關心這些傑出的職場人士,可能在轉身面對自己的家人時,將會有那些困惑,有那些緊張,同時列下當時我所提供的溝通技巧和心態調適。

我不是壞女孩

當議題談到「情緒吸收」,我點出了子女會從父母的情緒表現吸收為自己的情緒。在深圳,一位女士忍不住熱淚盈眶,我邀請她到學員面前,練習說出壓抑已久的負面情緒,同時釋放它吧!

果然,在她娓娓道來之際,大家明瞭了她的苦悶。原來在她唸中學時,有一天無意中收到一封愛慕青年的來函,這件事被父親知道了,立刻在家中掀起了軒然大波。

她說:「我不認識那年輕人,也不明白他為何要寫信給我,可是在父親眼中我已經是個大逆不道的女兒,認為我偷偷地早戀,也沒有機會讓我把話說清楚。」

自從這件事之後,這位女士感覺自己彷彿是個「壞女孩」,一直得不到家人的諒解。到如今,自己都已結婚生子,然而談起情緒、談起父親,她如鯁在咽,一時難過不已。

這時,我請她從「我是好女孩」、「我是很棒的人」和「我喜歡我自己」這三個句子挑出一句來成長。她決定了第三句,接著,在閉上眼睛不停覆述「我喜歡我自己」的過程中,她破涕為笑了。

沒錯,或許長輩沒想到當初的一句話可能影響了子女一輩子的自我認知。但是從渴望成長的人的角度來看,雖然不能立刻改變外在環境,無法馬上改變別人的看法,但是至少可以改變對自己的感覺。

這位女士在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時,除了享受全體學員對她鼓勵的掌聲,同時也寬心許多。

我是他的媽媽

在深圳的演說會場有位十多歲的少年,看來生澀而內向,在我引導他的過程,他明顯有著手足無措的模樣。

後來有位四十多歲的女士從會場忍不住地跳了出來。她指著少年對我說:「我是他的媽媽。這麼多年來,說他也不是,不說他也不是,我都不知道怎麼和他相處了。」

原來媽媽在公司是高級主管,對員工總是高效率地領導,公司業務蒸蒸日上,可是當這套管理方法拿回家卻不管用。因為兒子總是用沈默不語或搖頭來回應。她又急又氣卻無法把兒子當員工「fire」(辭掉)。

「我愛我的兒子,可是又氣他總是跟我鬧彆扭。」說話速度挺快的媽媽提起兒子頗無可奈何。

「妳知道嗎?我們明明想鼓勵孩子,沒想到說出的語詞和口氣卻是負面的,這使得孩子內心起反感而有了自我防衛的機制。何不把語詞轉一轉,例如:媽媽相信你做得到、媽媽看到你正在進步中。」

「原來如此,我越囉嗦他越沒有信心,而且離我越遠。」聰慧的媽媽反應頗快,她已經抓出親子關係矛盾的關鍵所在。她又說了一句自我提醒的話:「我不能太急了。」

向兒子道歉的父親

「我的教育水平不高,過去我不懂得教育兒子,曾經有一段時間兒子見了我也不打招呼,我心裡很懊惱,上了Money & you的課程後,我回到家已慎重向兒子道歉,現在我們的關係正改善中。」這位父親約莫四十多歲,可能為了養家活口而工作操勞,看來瘦削而彎腰。

這時我建議他改變身體的感覺,我告訴他:「你長相英俊而且笑起來很好看,何不抬頭挺胸然後展現親切的笑容,這樣可以讓兒子從你的形象建立連結、建立自信。」

一聽到「自己改變了,兒子也會跟著改變」的說法,這位父親從嚴肅的臉龐迅速綻開笑容,這真是神奇的一刻,剛才那個缺乏自信、無精打采的中年男子不見了,只見一位大步踏行、走路虎虎有風的帥氣男子,就在全體學員有節奏的拍手聲中,一步步走回座位。

媽媽的眼淚

當初她和丈夫處不來,在長期分居的狀態中,女兒從小跟著公婆和她爸爸。儘管會思念女兒,儘管有許多的不捨,但是在魚與熊掌無法兼得的情況下,她選擇了自創前程。

等到她在事業有成,一切就緒後,她預備把女兒接過來同住,這時,才發現女兒多年來對她早有誤解,總認為母親虧欠她,母親應該補償她。

提起女兒,傷心落淚的她,不停地自責。

「暫停!妳也是這樣地對女兒說話嗎?如果妳不停地責備自己,女兒將不懂得感激媽媽的努力,也不知道需要體諒媽媽的苦衷,這樣對妳們的母女關係並沒有幫助。以一位母親奮鬥向上的精神而言,妳已經給了她非常好的榜樣,女兒不應對妳予取予求。」

這位媽媽終於聽懂了,原來她有過多的愧疚感,反而阻礙了女兒的成長,從今以後對於女兒的索求,該給則給,不該給則要適時地說No,才不致於一直掉入女兒情緒勒索的陷阱。

兒子要抱抱

同樣是對孩子感到愧疚的媽媽,她的年紀輕了點,兒子只有三歲多。首先她的問題是──為什麼兒子這麼不聽話,走路還要求抱抱?

原來有一天,年輕媽媽興緻沖沖想帶兒子外出逛逛,才剛走出家門,小娃娃就哭鬧著要媽媽抱。

媽媽當時認為兒子不懂事,已經三歲多了,半大不小,該自己走路才是啊!兩人就在僵持不下之際,年輕媽媽心中非常懊惱。

「請問妳一天有多少時間和兒子在一起?」

媽媽回答:「一小時。」

「一小時?」我驚訝地回問媽媽。

年輕媽媽頗不好意思地表示:「為了給孩子以後有更好的物質享受,有更好的栽培機會,所以我們夫妻倆非常打拼,孩子成天和老奶奶在一起。看到我就是要抱抱、要撒嬌。」

「在孩子最需要感到被愛的時候,其實妳願意蹲下身子抱抱他也是不錯。所謂抱抱,並不見得要把他抱著走,這樣多累啊!這時,給他一個溫馨的擁抱,問他這樣夠不夠?若不夠,再繼續給他擁抱,直到他感到愛的滿足感,然後再牽著他的小手一起走動。這樣小娃娃一方面得到愛的保證,一方面也學會體諒媽媽,不見得要媽媽抱著走。」

「原來如此!我只想到孩子不懂事、不聽話,沒想到可以用另外的方式解決我們的衝突。」釋懷的年輕媽媽找到可以和兒子溝通的新方法。

勇敢地告訴姊姊

年輕女孩的事業做得挺大,由於忙不過來所以她找來姊姊幫忙。可是姊姊脾氣硬、講話直,常一開口,就惹得妹妹不開心。

細聽之下,原來她姊姊講話的語詞裡有習慣性的批判,例如:「我不是跟妳說過許多遍,妳為什麼不聽?」「妳總是弄錯了……」

在事業體內,這位妹妹是主管;在家庭裡,她是妹妹,也就是這種角色混淆的情況下,她和姊姊處不來,又不知道關鍵出在那裡?

我建議她抓對溝通的四大竅領──找對時間、找對地方、找對人、說對的話(講出自己的感覺,說出自己的需要)。只要Feel(感覺)和Need(需要)運用恰當,往往可以引導對方(姊姊)改進溝通模式。

才不到三分鐘,年輕小姐已抓到原則學會要告訴姊姊:「謝謝妳來幫我忙,有時候聽到妳的話中有批評,讓我聽了很難受,建議妳只要就事論事告訴我就可以了。」

「只要妳用對方法溝通,通常對方也會接受建議來改善。」我鼓勵這位妹妹勇敢去向姊姊表達。

「對呀!家中姊妹多,常輪不到我開口,通常我都是做跟班、聽她們的。如今,我做事業,變成帶頭的,不能再繼續用姊妹溝通的模式,總是忍氣吞聲。如今,我要建立在工作上大家平行、尊重的溝通關係了。」回座之前,這位講話有條不紊的小姐又跟大家分享了她的新領悟。

﹝原發表於《培訓月刊》﹞

科技人的寂寞,你知道嗎?

寂寞,是生命內在最真實的呼喚。
科技人不怕寂寞,
最怕的是漠視了「寂寞」,
任它荒蕪了心園的靈性,
任它掩沒了心河的流暢。

「深夜回到我租住的地方,房門一打開,一股寂寞迎面襲來……」,說話的是一位科技新貴,他長得一表人才,又在人人稱羨的上市科技公司擔任電腦工程師,可以說是天之驕子,人人搶著要,沒想到在他內心深處竟然隱藏著孤寂和無助。

「有類似這種寂寞感受的人,請舉手讓我了解,好嗎?」,這一天我面對全場都是科技新貴的培訓課程,他們平均年齡是32.01歲,男性和女性的比例為7:1,由於一位同仁不經意的分享,讓我抓住一個管道來關心他們。

接下來,場內舉起的手讓我大吃一驚,「有這麼多人呀?!」我不禁喊出聲音。幾乎是三分之二以上的科技新貴「慢慢地」舉起手來。

說是「慢慢地」,這和科技新貴的出身背景和個性特質有關。簡單分析起來,這些創造台灣資訊起飛和躋身國際市場的科技新貴,多數是一流大學理工科畢業,他們擅長創意思考、理性分析,以及研發產品,但是在人際交往、溝通協調,和自我排解這個柔性區塊有著比較停滯、羞澀的現象,所以當我邀請他們承認自己有「寂寞」情緒感受時,這對我,或對他們而言,都是很大的挑戰。

幸好,我的關懷和熱忱,讓這群科技新貴有了信賴的基礎,所以,雖然有人是看到越來越多舉起的手才「慢慢地」舉起手來,至少還是讓大家一起看到了事實的真相,也讓我找到一個入口處,準備和科技新貴們進入成長的身心花園。

什麼叫做寂寞?

「可以請多描述寂寞的感受嗎?」,看到紛紛舉起的手後,我轉身回到第一位說出寂寞心聲的竹科男。這時的他看來有點得意,卻也有點為難的模樣。

「得意」,是因為他的偶發之言,竟引來如此多感同身受的伙伴,這是他所始料不及的;「為難」,是因為對他而言,要再進一步做自我探索,甚至仔細描述情緒的狀態和走向,這是有點困難的。

後來,他努力描述了那種狀況,也就是通常他早上爬不起床,匆匆跳出棉被,簡單梳洗後,即刻「奪門而出」地趕到公司打卡。進到辦公桌前,首先打開電腦,把昨天未完成的程式瀏覽一遍,腦袋立刻進入戰備狀態,這時或者有同仁來請教工作上的困擾(多半和程式設計有關),或者主管要他過去,然後交代一下新的case……。

對了,通常到十點多,他才感到飢腸轆轆,於是三步併兩步,跑到茶水間,把自備的三合一咖啡沖泡一杯,充當早餐,就如此熬到中餐。

中餐時間,往往case做到一半停不下來,又怕靈感跑掉,只好隨口含幾片同事遞來的餅乾,要不就是在一點多吃同事從公司餐廳打來、已經發冷的便當。

晚餐通常也是三明治或泡麵隨便糊口,因為主管交代的研發案截止時間迫在眉睫,他沒有理由不加班,何況很多同事也是自動留在辦公室趕工。

「通常,這時候,我會接到南部家裡媽媽打來的電話,不是問我吃飽沒,就是問我有沒有和合意的女孩子交往,為了順利掛下電話,我只好半哄半騙地回應--有、有、有、好、好、好,老師,這就是我每天生活的寫照,所以,等到我在夜裡十點多回到住處,往往感到--」

這位竹科男話還沒出口,旁邊已有同仁開玩笑地幫腔:「寂寞迎面襲來」,話語甫出,全場剎時哄堂大笑。這樣的笑聲裡有戲謔、有理解、也裹著一層薄薄的無奈感。

生命品質在哪裡?

科技時代需要大量承先啟後的研發人才,身為跟上時代列車的電腦研發高手,這是多麼榮耀的事,但是從個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命品質而言,這可也是不容輕忽、需要調整的空間。

寂寞,是生命內在最真實的呼喚,那是一天所有互動過程中最真實的感受。我們不怕寂寞,最怕的是漠視了「寂寞」,任它荒蕪了心園的靈性,任它掩沒了心河的流暢。

隨後,在身心放鬆和小組討論過程中,大家就個人的「生命排行榜」去探索優先順序,同時就工作努力和家庭生活去尋求平衡點。

有位科技經理,他以過來人的經驗,提供寶貴的心得,他說:「我曾經也有過一段寂寞痛苦的時期,那是因為我在電腦桌前,每天做到超過十二小時以上,當時我看到電腦不是想把它砸掉,就是想躲得遠遠的,我以為我瘋了,幸好當時我的女友,也就是現在的老婆,她非常體諒我追求工作成就感的決心,也願意陪伴我度過那段低潮,經常把我拉到演說的現場、拉到遊樂的場所、拉到四處閒逛的鬧區、拉到同學聚會的餐廳……,我才明瞭--我的寂寞是因為我太久以來,只顧在電腦世界,而忘了和真實世界的人群,做有趣的和溫馨的互動。

「大約經過半年時間的調整,後來我已養成一個習慣,工作的時候我投入,離開電腦桌的時候我一定去吃喝玩樂,哈!哈!哈!」,這位經理做了真心的自我剖析,還幽自己一默---說是「吃喝玩樂」,這四個字一出口,大伙兒同仁不免瞠目結舌。

「哈!我的吃喝玩樂是說--盡量去做放輕鬆的活動。」他做了貼切的詮釋後,全場有鬆了一口氣的氣氛,彼此也分享像這樣一個「否極泰來」實例的感受。

請多和我聊聊

另一次,也是在科技公司的培訓課程中,一位科技女生Linda談起自己從入行以來一路跌撞的過程。

Linda在科學園區一家世界知名的科技公司上班。當初這家公司就是立意讓員工學習壓力管理和EQ管理,因而邀請我規劃年度的系列課程。

起先的一、兩次上課,在培訓教室裡,Linda看來就像一般年輕女孩的和善、有禮貌,有時調皮起來,還會跑到我身邊,冒出一句讓我心花怒放的話語:「老師。你本人比電視看來年輕漂亮哦!」

直到最近的一次,我看出她經常靠到我身邊欲言又止,其實是心中有事。

那天,在探討「寂寞」情緒時,她終於舉起了手,說:「老師,不知道為什麼我常感到很寂寞?」

「不會吧!如果連妳也會寂寞,那我們算什麼?」和Linda同辦公室的John突然大剌剌地脫口而出。

John可能覺得彼此是好同事,平日習以為常地笑鬧,所以口無遮攔地批評Linda。沒想到,此時Linda竟然幾近崩潰地嚎啕大哭,仿若一個受盡委屈的小女孩。

這一哭,驚醒了John,他立刻轉身要去安撫Linda,可是一個念理工出身的大男生,根本不知如何開口,只見他手足無措,一臉尷尬,最後他轉身面向我,眼神發出了求救的訊息。

首先,我向John點點頭,示意--我們一起來關心Linda吧!然後我邀請和Linda同辦公室的六位伙伴出列。
這一出列,六位(包括John)都是高頭大馬的科技男,他們坐到Linda的旁邊,這時Linda已經緩和了哭泣,可能她自覺剛才有些失態,所以擦乾眼淚、試著讓自己鎮定。

Linda屬於嬌小個頭,在朝夕相處的這群男同事裡顯得更mini。但是不管外表身形如何,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擁有一顆柔軟的心,今天Linda都已經勇敢地吐露心中秘密,表達了內心脆弱的一面,那麼,她的男同事又有什麼反應和感受呢?

這六位同事只有一位,也就是John和Linda接近,他們最深刻的話題已經可以談到彼此家人和往日情人,剩下的五位男同事,有三位已婚,他們表示--怕被誤會,所以一向和女同事保持距離,以免蜚短流長。至於另外兩位未婚男同事回答得更妙,他們認為並沒有想追求Linda的意願,所以「不想浪費時間」。

難怪Linda有寂寞的感覺,因為在網路裡的人際關係是虛擬的、是稍縱即逝的。她多渴望在現實的人生得到真實的回應,可惜科技女碰到科技男,竟然彼此都失落了關懷的橋樑。

「兩性關係裡必然可以保留同事的友誼空間,那和性別無關、和情愛無關,只要像同班同學一樣的互動,有成長則彼此分享;有苦悶則互相打氣。人嘛,人的內心世界其實是非常渴望得到connection(聯繫),透過同事、好友、親人,得到和外在世界銜接的親密感,也透過這樣的過程,和自己的生命系統建立真實、踏實的運轉,如此一來,就不怕寂寞來襲,萬一有寂寞出現,也知道如何再次找到貼近心靈的動力。」

當這樣的建議出來,全場共同成長的科技伙伴,就看到Linda這群辦公室伙伴學習真誠吐露、用心聆聽的態度--不再讓身形、性別迷思和自我封閉阻礙了科技世界的交流了。

﹝原發表於《培訓月刊》﹞

2009年6月16日 星期二

兒子刷爆了信用卡

親愛的老婆:
兒子太不像話了,今早我回部隊之前,進到他房間想和他溝通,沒想到他卻一句也不吭。

針對他近來生活的反常,我實在氣極了。原來聽話的兒子如今怎麼變成這樣?

記得去年有一回,當時妳氣急敗壞地打電話找我,說是兒子和同學去飆車。等我趕回家時,你們已經在客廳,他是一臉怒氣地站著不動,幸好我們已有共識,妳以柔性規勸,我以理性分析,他終於明白飆車的危險,不再被同伴拉了就跑。

這次卻又捅了漏子,讓我們束手無策。老婆,我很感謝妳悉心照顧家庭,兒子的行為也絕不隱瞞我,這使得我們能在第一時間立刻處理他的問題。

上個月他以個人名義申請了銀行的信用卡,刷了三萬多元,儘管早上他不吭氣,晚上我會特地再回家一趟,我們當面和他好好談。底下我有三個建議,請幫忙看一下:

一、問他對刷爆信用卡的感受?
二、如果他仍不吭氣,我們表明絕不可能為他還錢,因為都二十歲了,做事要自行負責。
三、要求他立刻停卡,並分期償還。

也就是說,我們講明他的零用錢照付,至於他和銀行之間的事,由他自行負責。暑假快到了,屆時他可以打工,儘早解決欠款。

老婆,以上是我的處理方式,希望妳能事先簡單書信回答,這樣回到家時,我可以立刻清楚妳的想法,當我們倆取得共識,相信兒子的事就能一針見血地處理。

老公

----------------------
親愛的老公:
讓我們事先用筆談,這個構想真的很不錯,這樣,大家可以用比較冷靜、客觀的方式把話講清楚。

兒子當初偷偷辦卡,沒有事先徵求我們的同意,聽說是到西門町看電影,被百貨公司門口的銀行業務員所遊說的。

記得兩個月前,他曾提及想買手提電腦,我說家中已經有電腦,學校有電腦中心,他不是上班族,應該還不至於有如此需要,可是兒子耳根子軟,碰到一位同學的哥哥在電腦公司做業務員,三天兩頭一直來拜託,結果他就刷信用卡買了。

針對你建議的處理方式,我大體支持,只有一處,希望我倆能找到進一步的共識。也就是說,由於這家銀行採取循環利息,如果拖到六個月、一年後,恐怕兒子會吃不消。我想到兩全其美的辦法--

如果兒子深有悔意,也能好好運用這台手提電腦用功唸書,則可按照你所說的原則,再給個彈性方式,解決步驟如下:

一、立刻停卡。(提醒他-有工作、有收入時才可辦卡。)

二、這筆錢由我們一次付清給銀行。至於三萬多元,從他近一年的零用錢,每月減半領取,則可還出兩萬元,剩下的一萬多元可以在暑假分兩個月打工還清。這樣我們可以給兒子一次反省的機會,同時也讓他學會省吃儉用以示負責的生活態度。

三、講明「下不為例」。
一切等你回來,我們再花個時間研究,總之,在和兒子開家庭會議時,希望讓他學到做任何決定,尤其和錢相關的事宜,不可顧前而不顧後的。好!我們見面再好好交換意見。

老婆


﹝原發表於《吾愛吾家》﹞

2009年6月5日 星期五

心靈札記

2009年5月21日
20090521杭州實踐家

太不可思議了吧!?
  
早上,我搭復興航空直航的飛機,這過程中我睡了一覺,醒來就已經從台北松山機場來到杭州蕭山機場了。

  這種感覺很奇特、很美好。

  下午在「建立孩子人生3大銀行」的講座會場,爸爸媽媽都非常認真聽課,由於孩子年齡層普遍在小學和中學階段,所以當講到「如何建立親子之間的遊戲規則」、「如何引導孩子尊重別人的所有權」,「如何培養孩子樂於學習」這幾個部分,大家就感受特別深。

  亞嫦和正松夫婦正好坐在最前邊的位置,正松有好幾次被我邀上台互動,他也特別活潑有趣,讓會場笑聲連連。
與杭州‧吳亞娣、張正松

2009年5月22日
20090522南京

照片中,你有看到我嗎?

我就是穿淺藍色上衣,擠在中間的那位。

很有趣吧!

  這是在南京講座會場,這些學員可都是企業菁英咧!有的是自行創業的企業家,有的是公司的高階主管,大家成長的經驗豐富,他們共同的特色就是——再忙,也要關心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後記:主辦單位趙總把我從杭州送到南京時,我們整整在車子3小時多,哇!原來路程有這麼遠!

2009年5月23日
09年5月23日合肥親子教育巡迴論壇合影

  哈——哈——你有找到我嗎?

  不好意思,由於我個頭小,記得拍照當時,合肥會場的學員們熱情地蜂擁而上,突然之間,我就幾乎見不到人影了。(試試看,找找看,在後邊數來第2排的中間位置)

  記得會場有媽媽提到孩子越長越大,卻越來越不聽話,讓她挺難過,也有媽媽提到夫妻在教養孩子沒共識,讓她挺無力感……。

  《教孩子,從放下開始》、《商務溝通與人際關係拓展》這些我寫的書,她們幾乎人手「兩」本,「我的書裡有很多例子可以一邊看,一邊修正和孩子相處的溝通模式,也可以帶動愛人一起成長哦!」

  聽到我即將由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吳娟瑜的成功父母學」、「吳娟瑜的幼兒養育學」,她們都好奇地問:「吳老師,書什麼時候會出版呢?」

  「快了,6月中旬應該就有書了。」我也和她們一樣迫不及待想看到這2本新書咧!

2009年5月30日
20090530無錫-1

無錫,在太湖邊一個美麗的城市。

  當我從香港轉機來到無錫,住進飯店,感覺舒適極了。

  我經常受邀在中國移動公司「全球通VIP俱樂部名家講堂」,主講「孩子,你一定強!」

  曾經到過中國移動在湛江、廣東中山,長春、鐵嶺、延吉、本溪、內蒙古、長春、大連……等分公司演說。

  這次很榮幸,2009年第一場,我受邀到無錫中國移動公司主講。
20090530無錫-1

  這梯次的現場聽眾有不少是學前幼兒的爸爸、媽媽,(對了,還有2位爺爺來聽講呢!原來兒子、媳婦事業忙,小朋友就由爺爺、奶奶帶,一位爺爺提到孫女兒寫功課,老是把臉抵到作業本了,讓他很擔心。)
20090530無錫-簽書

  現場家長有很多是學前孩子之外,還有小學階段的孩子特多。

  當我提到「瞬間記憶」這四個字,大家終於弄懂為什麼六、七歳以前的孩子總是不聽話,原來「腦細胞還沒有發育完全成熟,難怪聽是聽到了,但是一轉身就忘了,這也是為什麼大家要更有耐心來教小孩。」

  「睡得飽比吃得好更重要。」(讓孩子吃得健康,本來就很重要,原來孩子的睡覺品質也不能忽略哦!)

  「好孩子是教出來的。」

  「孩子要將來表現傑出、發展自己,從幼兒就要用對方法來教導啊!」
20090530無錫-簽書
20090530無錫-簽書

  記得當天有位約6、7歳的游姓小弟弟,上台請問一個問題:「為什麼我特粗心。」他講話的時候一板一眼,現場許多爸爸媽媽看了他,和我一樣,覺得他好可愛。

  原來他認為「30題算術,總會錯個2題」,就是「粗心」,就是「不應該」。

  為了緩和他的挫折感,我問現場所有聽眾,「各位,您覺得他寫對28題,已經挺不錯了,請舉手!」

  哇!全場都舉起了手。

  我鼓勵他:「仔細檢查是個不錯的好方法。」

  他終於在大家的掌聲中,重新接受自己還有進步的空間。

照片 068

2009年6月3日 星期三

情感問題,怎麼教?

數年前,台中市曾發生一起四死一重傷的情殺慘案,持刀的洪姓男子在畏罪跳樓自殺後,警方發現了他的遺書。

就在大家紛紛指責兇手手段殘忍、個性暴躁的同時,遺書上的幾句關鍵話語也透露了洪國揚在成長過程中的掙扎和痛苦。

其中之一,他提及希望媽媽不要難過,要爸爸脾氣改一改,要妹妹找到一個愛她的男人才結婚。

其中之二,他寫道:「對不起爸爸媽媽,你們沒有教我處理情感問題,我有感情問題,我過不了情關……」

這樣的遺言相信會引起一些父母的警覺或不安,家裡若有脾氣不好的大人,這該怎麼辦?夫妻關係緊張也會影響子女的兩性交往嗎?又,究竟子女的情感問題要怎麼教?

沒有人希望教出的子女是殺人兇手,也沒有人希望自己所愛的人將來可能以刀相逼。所以,子女的情感教育究竟要如何著手,實在是現代父母的重要功課。若遇不同狀況,建議如下處理:

狀況一:情竇初開時期

子女在十多歲時,自然對異性有好感、有好奇,這時若有追求者打電話進來,父母最好以輕鬆、關懷的口吻回應,也歡迎見面,讓子女感受到被尊重,追求者也因為被認識、被尊重,當大人建議注意課業時,比較容易接受。此時切忌完全阻止,使得戀情地下化,關係不明朗,父母難以關注和引導。

狀況二:熱戀交往時期

子女在熱戀階段難免眉開眼笑、心神不定、花費較多,父母最好早已開放理解和open talk(談開來)的情緒空間。當子女談到吵架的情形,不要立刻要求他們分手,因為這正是子女在學習兩性溝通、建立共識的成長機會。

父母就是提供支持的管道,和冷靜客觀的回話,例如:「你覺得這件事他有錯,那麼,換一個角度想,你自己『對』在那裡?」「你還愛他嗎?如果還愛他,你覺得兩人的關係如何重新調整會比較好?如果決定要離開他,那麼怎麼做比較不會傷害彼此?」

愛情不是消費行為,中意就買,不中意就要求退貨;感情問題是身心成長的重要學習,如果子女任性地每一次鬧著「不要就走人」的遊戲態度,那麼,何時何日才能真正學到「真愛是共同成長,分手要誠心感謝」的成熟EQ呢?

狀況三:分手危機時期

人的一生尋尋覓覓,大家都渴望找到終身相依相偎的好伴侶,但是在謀合階段難免遇到分分合合的情事,父母在子女面臨分手的掙扎時,千萬不要再說:「我早就告訴你,不要和他在一起,你偏不聽,你看,今天落到如此下場。」

因為,正在處理分手的子女,此時有感傷、有失落,也可能有不甘心,那種複雜痛苦的心境,最渴望得到父母的同理心陪伴,或者一起私下臭罵對方,或者一起相擁落淚,或者一起做些轉移注意力、散散心的活動。

總之,子女的情感教育除了靠學校、社會的引導,父母也是責無旁貸。夫妻在家中如何彼此尊重相待,讓家中充滿愛和溫暖,讓大門隨時敞開,讓子女隨時「求助有門」,相信洪國揚的遺憾、受害者家庭的遺憾,就不會繼續發生了。

﹝原發表於《中國時報》﹞

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

2009年5月30日無錫課後分享

照片說明:
俞成泉、妻子陳亮紅、女兒陳俞菲,及兒子俞先威,2009年5月30日於無錫人民大會堂課後,與吳老師合影。
照片 068
俞成泉夫婦說:講得非常好,正適合我們家庭怎樣教育小孩子,我們也非常希望將小孩子培養成人。

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吳老師課程聽後感

吳老師課程聽後感

有思路才有出路,每個家庭都希望有很好的思路來培育自己的孩子,而今天聽了吳老師的課程後,我們整理出了我們育兒的思路。

一‧培育好孩子的內在品質、能力,其中不可忽視的是通過讚美、鼓勵提高孩子的自信,改進他的行為。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包括了孩子的飲食、身心的健康,而這與他的品質可相輔相成。

二‧培育孩子的同時,也是在教育、改進我們父母自己。我們自己首先要做對的事情,然後才可以引導孩子把事情做對。

三‧注重方式方法。吳老師的課程形式活潑,寓教於樂,在課程中,在座的孩子家長就像是會場中的孩子,所以也一樣會犯比如打瞌睡這樣的小錯誤,吳老師沒有點出,沒有批評任何一位,卻不時地引導大家站立或鼓掌,以驅走睡意。這本身就是一種模範。我們在改進孩子錯誤的同時,能讓他有面子,他會更好地認識改正錯誤。

總之,吳老師授我們以魚,同時也傳我們以漁,受益匪淺,定當細細咀嚼,落實於行動,改進自我,並分享於朋友,以期更多家長、更多的孩子能從中獲益,擺脫煩惱,也願這世界充滿像吳老師一樣的睿智、童趣和快樂。

Sincerely
杭州‧吳亞娣
張正松

2009年5月18日 星期一

奧妙的情緒起伏

究竟人們是因為有習慣性負面想法而情緒低盪呢?還是一向情緒低盪導致負面想法?

當我把以上這兩個問句拋到演說現場時,果然激起了討論的漣漪。有一回,一位年輕的女性主管,看起來精明幹練模樣,可是她卻在辦公室痛苦萬分。

原因是有位女性的行政助理,往往交辦的事無法如期完成,使得女性主管被老闆責怪、被客戶抱怨,連帶地讓她心情受損。按照她自己的推斷,是屬於「想法影響了情緒」。

究竟是哪個想法影響了她的情緒呢?

這時我請問她:「當交辦的事,女同事沒做到時,妳有什麼樣的念頭?」她說:「不是等期限到我才傷腦筋,光想到要交辦事情給她,我就頭痛了。」

哇!原來更早的想法影響了整件事的情緒發展,此刻的她實在需要抽絲剝繭,繼續探究。

也就是說,女性主管在交辦工作項目時,一邊想著:「妳做事不夠積極,到時候會被妳搞砸」時,一邊就開始擔心了。

我問女性主管:「以上這個想法是正面?還是負面?」

她想了一會兒,然後說:「應該是負面的。」

「對,沒錯!當我們對他人產生批判的思考時,情緒自然也就受到影響了。」

「那我可以怎麼改善這種情況呢?」這位女性主管是屬於當機立斷型的人,所以渴望積極改善。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當然要自己轉嘍!」我提供她自我調整的理念。

由於女性主管曾經和女同事協調,發現效果不彰,所以自我調整的方式就是把交辦事務的期限提前三天,這樣在女同事完成之日和交給客戶之前至少還有三天充裕時間,讓自己有補救或增強的機會。

聽到這裡,女性主管終於找到可以「自己轉」的輕鬆空間,她也決定每次見到那位女同事,或想起女同事時不再高標準要求,而是略降百分之二十的標準,「她有努力想配合的意願,不錯啦!」

我也進入自我覺察

每天在我們腦海中不知道經過多少的想法,不要小看這些或明或晦的念頭,只要一個不留神,可能一天,甚至一生就被其中一個負面想法所絆住呢!

在我的接觸裡,似乎多數人是因為習慣性負面想法而陷入不快樂的情緒,所以我努力尋找是否有人是因為「先有低盪情緒而造成負面想法」的情形?

就在寫這篇文章的清晨,我在睡夢中感覺到情緒低盪,我的想法跑出了:「怎麼一起床就不愉快?」的負面念頭。

這時,我問自己:「睡眠的時間夠嗎?」

答案是:「夠!」

「昨晚睡前有什麼不愉快的事影響情緒嗎?」

答案是:「沒有!」

「有做什麼惡夢嗎?」

答案是:「沒有!」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

這時,我仔細再從聽覺、視覺、觸覺、嗅覺等各角度一一探尋,我發現住處的斜對面正在蓋大樓,可能為了爭取工程時間,施工人員一早把水泥攪拌機弄得ㄍㄚㄍㄚ作響,那種機械聲音單調又吵雜,不知不覺中影響了睡夢中的我。

我當然不想被這種聲響所干擾,我立刻遠離臥室,把門窗關上,又到客廳按開了輕鬆的音樂,吃個美味的早餐,整個情緒很快就調回來了。

提早規劃.改善情緒

有位大學女生也是碰到先有情緒低盪才造成負面想法跑出來的情形。她的情緒低盪是因為最近為了趕學校報告,結果睡眠不足、飲食不正常,又缺乏娛樂和運動,整個情緒快盪到谷底,這時她對作報告的同組同學有了負面念
頭,認為是他們不配合進度,才害她不快樂,

這時我問她:「從個人因素和同學因素來探究,妳可以如何提早預防情緒低盪呢?」

她說:「從營養、睡眠、娛樂和運動,我必須維持一個舒服平衡的狀態,倒是和同學的相處,我不知道從何著手。」

這時我建議她,類似這種團體運作的事宜,難免碰到有的同學能力不一致或態度不夠積極的情形。身為一個召集人,可以帶領大家在事前列下一個進度表,完成的日子要比教授指定的提前三至五天,這樣大家知道何時要各自分頭到圖書館或上網找資料,何時是第一階段的開會討論,何時是要彙整資料的日子,這樣一路做下來,因為按照行程表進行,至少可以掌握進度,還可以做到最後的修改,包括由誰上台報告,也有充分的時間來演練……。」

聽到這裡,大學女生終於露出笑容地說:「我理出頭緒了。」

雞生蛋?蛋生雞?

究竟是情緒影響了想法?還是想法影響了情緒?這是一個有趣,也值得探索問題。就像究竟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一般地沒有定論,可能同時存在,可能互為因果,倒是身歷其境的我們,不妨多學習--若是先受到情緒低盪影響,則可以從生理狀況、飲食起居,和休閒娛樂等方面找出癥結做調整;若是受負面想法影響,則要儘快找到可以傾訴(有同理心和耐心聆聽特質)的人,一起找出究竟是哪一個負面想法作祟,要如何在短時間內走向正面想法,好讓自己海闊天空起來。
﹝原發表於《真愛家庭》月刊﹞

2009年5月11日 星期一

笨鳥怎麼飛?

Q:當初我不知道花了多少力氣才晉升為門市部主管,從第一個開門的員工、從努力刷洗廁所污漬的員工、從不斷培訓學習的員工……如今,回首過往,很感激公司開放如此公平競爭的管道,讓我可以力爭上游。

最近公司召募了一批新進員工,讓我大失所望,也不知該如何對公司交待?這批新進員工學歷都在專科學校以上,可是在目前集訓的兩週內,不是遲到,就是咬著口香糖,一臉不在乎的模樣。如果我的話講得稍微重一點,隔天就不想來。

我能體諒人事部門召募員工的困難,可是總也不能來者不拒,變成公司發展的絆腳石啊,如果要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混日子也是可以,可是感念到總經理的提拔之恩,我覺得不好如此下去,唉!我該怎麼辦?

A:新進員工該怎麼挑選,既然你也是主管之一,你有責任在會議上,在私底下和相關部門的主管充分溝通,千萬不要坐視不管。有些公司人事部門有現成評選「積極、熱忱、專業」員工的性格測試題,這樣在一開始就可以找對「工作態度」的員工了。

當然,若是社會上出現人才外流的現象,或是公司基層員工有流動率高的情形,那麼徵才的門檻降低也是難免。所以,我建議你還是要發揮主管把關的功效。並且把這批「笨鳥」分三梯次來淘汰賽。


第一類:「笨鳥不飛」:新進員工培訓的第一週內,若已出現如下行為,那麼「快刀斬亂麻」,沒什麼好留戀。例如:

一、沒有特殊原因的遲到、早退。
二、沒有接受培訓的激情。
三、沒有和其他同事互動的興趣。


第二類:笨鳥慢飛

一、對學習有興趣,但是尚未完全進入狀況。
二、對公司有認同,但還不清楚自己的定位。
三、對工作有熱忱,但是還不夠熟練。


這樣的新進員工,無論如何你要給他們機會,也可以排資深員工陪伴,好讓他們從慢飛→低飛→展翅高飛。

第三類:笨鳥快飛
只要新進員工已進入「笨鳥慢飛」階段,通常從中又可甄選出兩、三位「笨鳥快飛」的優秀人才。他們通常表現出如下特質:


一、在培訓教室內積極回應。
二、在新進員工裡建立友誼。
三、在工作能力上已完全符合公司的要求。


不要洩氣,為了公司好,為了自己管理上的便捷,你還是要敞開大門,讓「笨鳥」飛進來,只要你「不笨」,自然就會留住「老鷹」了。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

2009年4月30日 星期四

要為五斗米折腰嗎?

Q:我原先在一家銀行的信用卡部門服務,兩個月前開始一批又一批在裁撒人員時,我也「不幸」淪為被通知的人。

那通電話由人事部門打來時,我還覺得不可置信,因為以我是留美碩士,又有電腦專長,應該會被公司留用,沒想到NO就是NO,活到卅八歲,竟然被資遣了。

  近兩週,我變成宅男,每天三更半夜還在上網,早上睡到自然醒,已經近午了,接著隨便吃點東西,看個電視節目,也不知道接著該做什麼,一晃眼又到了夜裡,好吧!上個網,直到筋疲力盡才上床…。

 我很想振作起來,我很想重新開始,可是覺得自己很悲哀,我未婚,如今又沒工作,還窩在家裡,很像個「資深」的「少年」,被老爸、老媽養。

  最近一位高中同學,他也是留美碩士,剛從美國回來,他丟出去的履歷表比我還多,可是沒回應就是沒回應;前幾天,他Call我,問我要不要一起投資做冰品的加盟店。天哪!不會吧,我要改行去賣冰嗎?我要為五斗米折腰嗎?


A:「為五斗米折腰」,在這個年頭若解釋為「降低標準、降低薪資,為人生前途做一點彈性改變」,我認為這是明智之舉。

 由於,這是一個非常時期,一個家庭有個失業人口,已是時有所聞,這沒有丟人現眼,也不是世界末日,全家只有互相打氣、互相支持,共度難關才是上策。

  所以,遠離電腦桌,遠離唉聲嘆氣,開始重新規劃,拿出當年苦讀實戰的精神,履歷表繼續寫出去,與人能力整合的意願要出來,你才會發現-什麼事都有可能了。

 還有,從食衣住行育樂去找尋下一個工作的機會,從人力銀行網站,從報紙雜誌去找「事求人」的訊息,也不怕讓親戚、朋友知道你目前是「失業男」。

  若有機會請到夜市、到鬧區去走走,看看那些擺攤子的人為什麼什麼都可以賣,為什麼他們袖子挽起來,褲管拉起來,說做就做。

 「我很強。」這句話來自九把刀的文章,他寫到有一天電視製作人柴智屏小姐找他洽談當編劇,當柴製作人要他介紹一下自已時,他說:「我很強。」還說:「就是我實在是太強了。」

 後來,九把刀果真被簽為編劇了。

  你夠強嗎?你有夠強的條件嗎?
 在為五斗米折腰的過程,你還在磨練自己變成更強的人,所以走出去,走出家門,走出電腦的虛擬世界,走出自憐自怨的感覺,幸好你只是三十八歲啊!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

主管常發飆,需要辭職嗎?

Q:當初因為這家公司在業界相當知名,我一心嚮往,所以千方百計終於應徵進來了,沒想到──我竟然碰到了一位「語言暴力型」的主管,不論在什麼情況下,他總是可以找到每個部屬的小差錯,然後在辦公室大小聲地罵。

舉個例子來說,我的父親最近住院治療,我必須在晚上陪伴,早上再從醫院趕到公司上班。曾經在一個下雨的早上,實在堵車厲害,結果我遲到了。

當我匆忙趕進早會的會議室,還驚魂未定,就聽到主管提高聲調,然後盯住我看一下說:「公司就是有害群之馬,一點都不敬業,本身又不專業,才會業績無法提高……」

聽得我當場真想走人,若不是父親的醫療負擔,我自己的家庭貸款,我何必受盡如此污辱。我們同事之間常猜測這個主管是不是生病,但是我們又不能確定,重要的是,我要如何自我調適?

A:首先,我建議你以如下10項指標來確認──你的主管是否適任?

一、當你尚未完成工作任務,他會提早來督促。
二、當你對工作程序有新的建議,他只是聽聽,並無任何回應。
三、當你和同事之間有些誤會,他不關心也不協調。
四、當你在解釋工作事項,主管常打斷你的話並且自說自話。
五、當你壓力大,主管沒有任何一句關心的話語。
六、當你在跨部門相處出現溝通誤會,主管不會出面協調。
七、當你接到非職務範圍內的工作項目,主管不予理會,還認為你的能力有問題。
八、當你和同事私下聊幾句話,主管會怒氣沖沖跑過來瞪人。
九、當你花盡心思,提供了完美提案,主管卻批評得體無完膚。
十、當你尚未處理好客戶的需求,主管會對你破口大罵。

以上十項評估,從第一題到第十題是逐步增加嚴重性,若你和主管的互動感受到前五項而已,那麼,還是一般性需忍耐的情況;若經常發生後五項情況,那麼「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為了你長期的身心健康著想,為了你長期的工作能力提昇,若不是合適的環境,建議你不要留在「要不要辭職」的思考,這樣停在原地,徒增痛苦;不如眼光放遠處來思考:「像我這樣的人才,一定可以重新找到明理專業的好主管」。開始規劃在半年內、一年內換工作吧!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

2009年4月17日 星期五

《幼兒養育學》

吳娟瑜老師新作:
《吳娟瑜的幼兒養育學──學前教育的創意與智慧》出版了:
吳娟瑜的幼兒養育學
幼兒養育學背封面
25開平裝,里仁書局出版,歡迎舊雨新知參考購買

2009年4月16日 星期四

照片分享

吳老師應邀至銘傳大學演說,主講:〈做一個成功的戀人〉。 (2009.4.14)
09-04-14銘傳大學
﹝攝影:妤﹞

2009年4月14日 星期二

吳娟瑜老師受邀至中鋼教育基金會主辦、高雄張老師承辦的講座。
主題:談生命能量管理的秘訣

20090410中鋼基金會主辦
﹝2004.4.10,劉純宇攝影﹞

2009年4月3日 星期五

吳娟瑜老師的新浪博客

吳娟瑜老師的新浪博客開站了!
歡迎參觀點閱:http://blog.sina.com.cn/wujuanyu2009

1到10之間

一位媽媽正頭痛兒子越來越不聽話,這時我請她舉個實例。她說:「當我叫他寫功課,他似乎當耳邊風,沒有反應。」
原來這位媽媽喊兒子唸書時,通常兩人距離三公尺遠,要不就是隔著房間喊。

「如果1到10之間來做檢視,1是代表妳在教導兒子最無效的狀況,10是代表最有效的狀況,請問妳覺得自己目前做到哪個數字可代表的狀況?」我提供了「焦點解決諮商」(Solution-Focused Therapy)中一個自我檢測的輔導技巧。

「應該只有4吧!」渴望改進親子關係的媽媽老實地說。

「那是什麼樣的狀況呢?」

「如果口氣凶一點,他就趕快從電視機前站起來;如果我正在忙,多喊幾聲也沒用。」

「那麼,在請教妳,若要從4來到5,妳只要改善哪一點呢?」

這位媽媽想了一下,眼睛突然一亮,並且說:「我知道了,如果我把今天學到的1~10檢視法用在兒子身上,我們的狀況就可能進步到5了。」

再次見面時,用心成長的這位媽媽拿出一張紙,上面畫著一條直線,銜接了1和10。然後再6和9各有一個記號。她開心地說:「那天,我看到兒子坐在電腦桌前已上網兩個小時多,我請他暫停三分鐘。

「後來,兒子走到客廳時,他滿臉不高興,我先不責備他,只請問他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你目前課業的滿意度在1和10之間的那個點?』結果兒子在6畫了個圈。第二個問題:『你認為自己其實可以到哪一個點?』這時,兒子在9處畫了個圈。

「第三個問題:『現在你怎麼做,就有可能讓功課的滿意度從6走到9呢?』聽到這裡,兒子立刻懂事地說:『好!我去關機。』」

媽媽高興親子關係改善多了,她發現原來運用簡易的引導技巧,可以讓兒子看出自己需改進的地方,而做媽媽的她也無需嘮嘮叨叨了。
﹝原發表於《聯合報》﹞

2009年3月27日 星期五

《吳娟瑜的幼兒養育學》獲《亞洲週刊》馬來西亞暢銷書排行榜第9名(2009-03-22)
《吳娟瑜的幼兒養育學》獲《亞洲週刊》馬來西亞暢銷書排行榜第9名﹝2009-03-22﹞

《吳娟瑜的成功父母學》獲2008年《星洲日報》讀者票選最受歡迎好書第5名《吳娟瑜的成功父母學》獲2008年《星洲日報》讀者票選最受歡迎好書第5名

2009年2月27日 星期五

要和老板搶話嗎?

Q:我們公司的老板是從基層業務員做起,當公司營業額已經爬上千萬以上時,他還是親力親為,因為他希望造就我們同仁每一個都像他一樣──做個「拼命三郎」,只要嗅到一點潛在客戶的味道,立刻要往前衝。
還有,就是他講起話來,嗓門很大又很急,話語本身不傷人,沒有批判也沒有三字經,算是「就事論事」講,只因為他是老板,所以只好一直聽他講,有時聽多了也會不好受,我該如何自我調適?


A:有些從基層做起的老板由於凡事皆經歷過,所以你的一言一行都逃不過他的法眼,加上若個性急,處理事情就會「快刀斬亂麻」的方式,令部屬沒有轉寰餘地。
按照你的說法,他算是有修養的人,語詞不至於太負面,只是提訓的時候,聲勢太過於強烈而令你難堪。
像這種比較草莽性格的老板,有時是可以私下以兄弟情份來博感情,好好地點破他領導團隊時的盲點,要容許部屬有各自行事風格,只要目標一致,過程作風不見得要完全Copy老板的模式。
另外,有一回,我在一家企業公司上課時,聽到一位中級主管分享──如何和講話快、聲勢大的老板互動,他的心得很值得我們來參考。
「我絕不和老板搶話!」他說。
因為……
他的理由有三:

一、老板也是人,凡是人必有情緒,應該讓老板把情緒充份發洩。
二、老板個性急,凡是個性急的人,根本聽不進去你先前的任何解釋。
三、自己虛心受教,如果老板說得對,說聲「謝謝」趕快改進;如果老板說得不對,那麼等他該說的說完,也就輪到自己可以解釋的時候了。


我問他:「那麼,你的情緒不會受到波動嗎?」
他回答得有趣:「我把那個過程當做修身養性,看看自己究竟還有多大的情緒空間來調整。」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

要和老板搶話嗎?

Q:我們公司的老板是從基層業務員做起,當公司營業額已經爬上千萬以上時,他還是親力親為,因為他希望造就我們同仁每一個都像他一樣──做個「拼命三郎」,只要嗅到一點潛在客戶的味道,立刻要往前衝。
還有,就是他講起話來,嗓門很大又很急,話語本身不傷人,沒有批判也沒有三字經,算是「就事論事」講,只因為他是老板,所以只好一直聽他講,有時聽多了也會不好受,我該如何自我調適?


A:有些從基層做起的老板由於凡事皆經歷過,所以你的一言一行都逃不過他的法眼,加上若個性急,處理事情就會「快刀斬亂麻」的方式,令部屬沒有轉寰餘地。
按照你的說法,他算是有修養的人,語詞不至於太負面,只是提訓的時候,聲勢太過於強烈而令你難堪。
像這種比較草莽性格的老板,有時是可以私下以兄弟情份來博感情,好好地點破他領導團隊時的盲點,要容許部屬有各自行事風格,只要目標一致,過程作風不見得要完全Copy老板的模式。
另外,有一回,我在一家企業公司上課時,聽到一位中級主管分享──如何和講話快、聲勢大的老板互動,他的心得很值得我們來參考。
「我絕不和老板搶話!」他說。
因為……
他的理由有三:

一、老板也是人,凡是人必有情緒,應該讓老板把情緒充份發洩。
二、老板個性急,凡是個性急的人,根本聽不進去你先前的任何解釋。
三、自己虛心受教,如果老板說得對,說聲「謝謝」趕快改進;如果老板說得不對,那麼等他該說的說完,也就輪到自己可以解釋的時候了。


我問他:「那麼,你的情緒不會受到波動嗎?」
他回答得有趣:「我把那個過程當做修身養性,看看自己究竟還有多大的情緒空間來調整。」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

Men's talk也不錯!

Q:我原本只是一個自行作業的電腦工程師,這相當符合我的個性,可以獨來獨往,不必管太多的人際關係。可是自從我們部門的主管跳槽後,不知道為什麼,總經理竟然選我做課長,可能我平日比較不會搞小圈圈,做事也算相當盡責吧!
麻煩的事來了,廠房那些做現場的資深員工竟然和我部門的電腦工程師們摃上。一方嫌對方產品做得不夠精細,另一方嫌對方設計圖有問題。
我夾在中間不知如何是好,因為我實在不會處理這種複雜的關係?


A:據我所了解,不少的電腦工程師比較不習慣與人哈拉互動,多半擅長在眼前螢幕裡研發產品、設計程式和虛擬遊戲等,然而既然做了主管,再怎麼不習慣也不能推卸責任了。
我建議你就如下步驟一一去破解:

一、安排時間去聆聽兩邊人員的心聲。
二、真正聽懂兩方人員無法溝通的關鍵點在那裡?是電腦工程師要求的標準太高?是現場實做的資深員工已經盡力了?還是,雙方還可找到共同改善品質的平衡點?
三、引導電腦工程師對廠房資深員工的尊敬和感謝,也引導廠房資深員工樂於修正和尊重專業。
四、居中協調的你,只要出發點是為提供公司最佳產品給客戶,既客觀又公正,相信大家會願意接受建議。
五、你必須打破過去「沈默是金」的相處模式,部屬和別的部門有溝通上的誤會,是該你挺身而出的時機。否則,時間越拖越久,問題越趨嚴重,你的壓力會與日俱增。
六、若已盡力,兩方狀況仍未改善,那麼,求助於你的主管也是刻不容緩。


一般而言,你們同仁是男性居多,有時候用men's talk的方式來互動也是很乾脆又有效的。例如,「拜託啦,大家幫個忙吧!」「很謝謝,小老弟不懂的地方,要請多指教。」總之,儘管你要突破習慣,主動開口協調是有些掙扎,然而小時候沒學到的,今天開始有機會來學習也是不錯,我支持你向前跨一步來接受挑戰吧!加油!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

2009年2月13日 星期五

抽空處理,可以嗎?

Q:最近發生一個情況,令我不知道如何是好?也就是我們財務部要經手許多的賬目,我可以說是每天忙得焦頭爛額。業務部來了一位新的助理,她可能經驗不足,也可能能力不夠,每次mail請她配合提供的資料總是拖延,要不就是資料不齊全,結果嚴重耽誤我的工作。
前天我的主管,也就是出納課長,她明白指示──今後和那位業務助理相關的業務要直接跳過,改向業務助理的主管連繫,這樣做對嗎?


A:這樣做雖然方便許多,但是需要全方位思考,例如:

一、在公司的制度上,你是越級處理,對方主管若不能體諒你的為難,他發出抱怨之聲時,妳可以全權回應?還是妳的出納課長會出面處理?
二、公司請一位業務助理,這代表業務同仁非常忙碌,需要人力支援,所以這位業務助理若實在不適任,那麼你的主管和業務主管需要開會協調,大家認真考核這位員工的去留。
三、業務助理也是有委屈,她可能會表達──主要是業務部同仁每天忙著在外頭和客戶打交道,回到公司不是累癱了,就是忙著開業務會報,這時,請他們提供客戶催款資料難免拖拖拉拉。
四、其實,儘管身陷其中的妳,職位還不夠「大」到可以對業務助理發號施令,因為妳是比她資深也有能力,但是就工作層級而言,妳們是差不多的,所以如果你直接跳級抽空處理,對她而言,是不尊重也殘忍了些。

有位OL曾經碰過妳類似的問題,妳知道她怎麼處理嗎?她說:「儘管主管要求我直接和對方高一層的主管溝通就好,我還是同時e-mail給當事人和他的主管。」這個方法很有智慧,既做到職務上直接的溝通,又多一個對方的主管來督促,這不是一箭雙鵰了嗎?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

2009年2月6日 星期五

在家上班,誰來救我?

Q:當初公司老板面臨房東要漲房租的壓力,於是決定大家各自回家上班,由他透過e-mail、MSN和手機等方式做整體工作分配。
在我們這家創意設計公司,連同老板總共7位員工,平日大家都很match,一起熬夜趕製圖,一起到客戶公司比case,一起到KTV慶功。可以說是比大學好友還要close的好同事。
如今,老板(其實他也不過大我2歲)在經濟考量下,做了如此重大改變,我只好配合了。
一開始,不用趕車、不用打卡,對於懶散成性的我,再好也不過了,後來,熬夜越來越晚,早上起床越來越遲,我老媽已經發出最後的警告,要我以健康為重。
我考慮是否重新找一個固定辦公室的工作,正常地上下班?還是學我的一個同事,每個月花1000元,請妹妹早上一定把他叫起床?或是,隨性一點也沒關係,反正我的人生我自己負責?

A:嘿!老兄,醒醒吧!你好不容易從一個體制的模式跳出來,怎麼可能再跳進另一個框框。
關鍵不是你適不適合固定上下班的工作,重點是你是否懂得自我管理。沒錯,通常走創意,走鮮活行業的人,重視自由、喜歡跳躍思考,最怕被束縛了。

你知道SOHO族的人為什麼能成功地做事業嗎?其中有三個重要因素:

一、他們工作的時間和客戶能夠接軌,不會讓客戶感到和一個睡眼惺忪的人談到需求,而失去了信任感。
二、他們自視為事業體的老板,對市場趨勢、對社會脈動、對客戶感受都不敢掉以輕心,總是嗅覺靈敏、態度積極,在第一時間內完成讓客戶滿意的服務。
三、SOHO族和同業仍有密切連繫,有時接了太大的case,這時,支援的同業立刻連手出擊;有時國外大師級專家出席展示會或講座,大家則互報好消息,共同去成長。

你目前屬於因環境因素而被動地成為類似的SOHO族,所以還在調適階段。請將日常生活和工作時間規律化,這樣,當老板有事來連繫時,也不至於感覺到你是慌張起身或答非所問。
職場生
態變化多端,以你目前階段,我建議你先把眼前工作做好,當你心意篤定,就會踏實地工作了,至於找個專業叫起身的人,唉!時機歹歹,我勸你能省則省之,每個月1000元也是一筆「大」錢哩!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

少來惹本姑娘!

Q:從小我生活在一個非常幸福的家庭,家裡真的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父母彼此感情好,從沒有大聲呵責我們兄妹三人,我和兩個哥哥也是友愛相處,從來沒有吵過架。
很多朋友、同事羨慕我,本來我也認為這樣不錯,可是進入職場後,我發現不太對勁了。
也就是我有事不敢據理力爭,若被欺負也不敢聲張。像隔壁部門的主管,很奇怪哦!有什麼事,她都不找我們部門其他資深同事或主管,她總是趁我落單的時候,就來嚕囌幾句,一下批評我們部門不好,一下說我像高中生,看起來很嫩。
老實講,她來說東說西,我本來不以為意,總認為是同事之間的往來就是這樣,後來我們組內要好的同事麗琴特別提醒,我才感覺那個主管真的不應該來講我。可是,我又不知道如何回應,請問我現在該怎麼辦?


A:這個社會上真的有些專挑「弱者」來欺負的人,他們欺善怕惡,你越退縮害怕,他們變本加厲;你必須適度反擊,他們才會乖乖收歛。
哈!先不要介意我說妳是「弱者」,因為當年我也經歷過這種過程,我很害怕衝突,害怕被批評,看到「口出惡言」的人都是躲得遠遠,可是這樣一來,心中有壓抑,有恐懼,反而於事無補。
沒錯,像妳所說,可能從小「家庭和樂」的經驗,讓妳沒有處理過「大家把話說清楚,我不犯你,你也少來惹我」的過程,
以致碰到隔壁部門主管的不當言詞,不知道可以適度回應。
妳想聽我是怎麼改變的嗎?妳想知道我後來如何學到和「惡人」據理力爭嗎?
很簡單,就是像妳現在感到委屈、感到憤怒了,我也是在這種感受中,開始走出內疚和自責,練習「勇於表達」。
起先,面對「惡人」,難免因為還有過多的私人情緒,以致於講得語無倫次、語多攻擊或淚流滿面。後來,在反省、檢討中,終於一次又一次地學到「就事論事,把話講清楚」,讓對方不要以為「本姑娘」是好欺負的。
過癮吧!妳有權利,也有能力處理那個「惡主管」的「精神侵犯」,只要她靠過來,妳絕不閃躲,就是看著她的眼睛,嚴肅地說:「這些背後的話,我不聽,你可以直接找當事人講。」
妳把這個步驟當做是「成長功課」來做,妳一定會看到自己在人際關係上又跨越一大步了。加油!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

2009年1月20日 星期二

馬來西亞感謝函

來自馬來西亞的感謝函:
感謝函

2009年1月13日 星期二

樂於溝通,你沒損失

Q:我們公司在海內外算是知名的服裝公司,我負責的是媒體推廣部門。最近,有件事令我頭痛不巳,那就是產品研發部門,和我同樣是經理級的女同事,她見到我總是欲言又止,問她怎麼啦?她推說:「沒事!」
我和男性同仁相處是乾脆俐落,大家有話明講,若有誤會或不滿,請根煙、喝杯咖啡,大家過了就過了;可是和這位經理女士,我可就不好過。
我仔細回想──似乎我們的過節來自有一次,她們部門所設計的商務休閒裝,基於成本考量,我們部門無法用高檔的原料設計,開會討論前,我忘了先向她打個招呼,結果總經理就用我的建議──做平價的商務休閒裝。
公司既然做了定案,大家照著做不就得了,為什麼還要小心眼地計較?

A:職場上,有的公司以男性文化為主導,有的公司以女性文化為主導,也有的公司就是採取人性(不以性別為主要考量),做到對獨立個體尊重為主的相處。
聽起來,似乎你的公司比較男性文化主導。
然而為了創造公司更開放,更人性的氛圍,我建議你在開會決策前,能夠私下和產品研發的經理多交流,互相有討論空間,就算是你的部門有苦衷、有不同的見解,也理當請教對方一下。
若對方事先知道你們部門的想法,也保留了討論的空間,那麼在來得及參與的機會下,大家共同研究、共同成長,接著,在總經理主持的會議中,產品研發經理不會在毫無預警下被打了回票,所有的心血似乎一筆被勾消了。
這就是她悶悶不樂的主要原因。
這幾天方便的時間內,我建議你以開放的心胸,誠懇的態度,直接找她溝通,多聆聽建議,也虛心受教,這時你一定會見識到一位展露笑容、樂於分享的好同事。
公司若要業務量倍數成長,靠少數主管單打獨鬥是絕對不行,只有大家整合想法和作風,才能繼續創造更新穎的時尚潮流。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

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

可以向爸媽求助嗎?

Q:大學畢業十年了,那一天,同學會來了二十多位同學,大家在聚餐後談起近況,才發現那些未出席的老同學,不是獨力創業,還在風雨飄搖中;就是長期以來在就業市場起起伏伏,還有兩位同學聽說剛被公司解僱的,另一位同學則是公司倒了,人也被資遣了。
聽到這些消息,同學會的氣氛是有點低迷,不過,有位同學,平日就喜歡製造歡笑,他突然語出驚人地說:「這下好了,大家準備回去給老爸老媽養吧!」
沒想到剛說出口,他就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有的同學說:「什麼時代,那還有臉回家吃老爸老媽的飯。」有的笑罵他:「真是烏鴉嘴。」
老同學的情誼本來就很深,嘻笑怒罵中是無傷大雅,不過,我在回家的路上細細思量,覺得同學說的似乎也有玄機,因為我上班的公司最近也是有些風吹草動,我很擔心自己如果有一天也要回家依靠老爸老媽了,那該怎麼辦?


A:其實,景氣越不好,大家的危機意識感越強烈,這對我們人生的際遇而言,也不無好處。
趁年輕,大家在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逐步改善自己的理財態度、就業能力和消費習性,反而會理出更多的財,會更珍惜既有的一切,同時對「回歸家庭」會有更深的體會。
針對,目前一般人談及「救經濟」、「促消費」……等各種搶救行為,我認為最核心的還是「救家庭」。
「一同上路的家人越多,一個人就能活得越久」,這是「少子化──我們社會的災難與危機」(博雅書屋出版),作者法蘭克.荀馬赫提出的警語。書中特別提及兩個歷史知名的悲劇,發現往往獲救的人都因為有家庭護持而增加活存機會。
例子之一,1846年11月,一群移民正穿過內華達山脈,預備到加州定居,然而大雪封路、寸步難行。結果團體中開始出現爭吵、鬥毆、暗殺。許多自恃年輕、一意孤行的男士反而提早死亡,反而是一家人互相照顧的團隊活得最久。
例子之二,1973年英國一家度假中心,因兩個小男孩偷偷抽煙,引發大火,結果3000多位旅客中,67%是因為和家人在一起而獲救。也就是在無論在多麼危急混亂的時刻,緊密的「親屬團結」意識反而可以救到更多人。
以上都是面臨危機時刻,「家庭」發揮了最大效益的例子,所以,當你提及公司有風吹草動,你已經有警覺意識,這是很好的事。
萬一暫時需要依靠家人,「家庭」還是最好的避風港,在爸媽面前,「愛面子」是多餘的,不要害怕告訴爸媽你所碰到的困難,不要害怕讓家人知道你有時也需要被協助,不要害怕面對自己的挑戰……,這一切都不丟臉。「什麼都不說」,反而可能延誤家人相互扶持的好時機。
「家庭」的力量是驚人的。記住:「一同上路的家人越多,一個人就能活得越久」。從家庭重新找到自立自強的力量,是再自然也不過了。加油!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

找對壓力源

Q:我最近感到不太快樂,去到辦公室,不想和同事攀談,回到家也不太回答父母的問話,連上網MSN也沒興趣。
我問自己,是否因為海外出差剛回來,身體有些疲累?還是因為最近四川地震的災難新聞看多了?抑或是公司最近有些併購傳聞,讓我不安?
總之,整個人就是悶悶的,我希望儘快有所調整,請問該怎麼辦?


A:壓力源有很多種,如果能找對壓力源,會比較好「對症下藥」來調適。
以下列出20個問題,請用Yes╱No方式簡答,並以最近三個月內的狀況來自我考核。


1. 你常莫名其妙地感到心煩?
2. 你和周遭的人(包括家人╱同事╱客戶 等)有過爭執衝突?
3. 你很少主動找人談心事?
4. 你最近想辭職不工作,或想離家一陣子?
5. 你的體重最近明顯地上升或下降3 ~ 5公斤?
6. 你的身體有些病痛,你沒有儘快就醫?
7. 你的飲食習慣是肉食比蔬菜水果多?
8. 你最近缺乏食慾?
9. 你通常在凌晨12點後才上床睡覺?
10.你躺在床上時,往往輾轉反側,不易入睡?
11.你常感到時間不夠用而匆匆忙忙?
12.你常感到疏忽做「緊急又重要」的事?
13. 你不喜歡做瑣碎又重複性的工作?
14.你對突發性的工作沒耐心?
15.你懊惱自己賺錢的速度不夠快?
16.你擔心自己的儲蓄不夠或投資失誤?
17.你早有進修專業能力的想法,但遲遲還沒行動?
18.看到同事表現傑出,你覺得自己不夠好?
19.你看到災難新聞,往往情緒受影響?
20.氣候陰雨潮濕,這會讓你的心情低盪?

以上,除了前四題和「人際關係」相關,其他兩題為一組,依序和「健康」、「飲食」、「睡眠」、「時間管理」、「事務管理」、「能力表現」、和「環境因素」有關,你可以注意自己的「壓力源」在哪裡?
如果壓力源和生理因素有關,那麼你需要注意多吃彩色蔬果、運動和休息;如果和心理因素相關,那麼你需要學習彈性價值觀,與人為善,主動溝通。
如果壓力源和工作事項相關,那麼,你需要學會調整工作項目的輕重緩急和時間管理;如果壓力源和「環境因素」相關,那麼你需要多安排娛樂休閒,找三五好友相聚,想辦法轉移注意力。
總之,壓力源找對了,然後針對該項目去調整,並做到讓以上20題都是「Yes」,你就會快速找回精力,重享工作的樂趣。祝福你!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

別再笨到做「拯救者」!

Q:吳老師,您好!我是二度就業的職業婦女,由於中間將近10多年,為了孩子、為了家庭,我留守「媽媽」和「太太」的崗位,所以幾乎和社會脫節。
好不容易,我重返職場,進入一家大賣場工作,我一向做事認真、待人和氣,很快就升到賣場的小主管,手下要管理的組員有九位。
最近我感覺好累,很想辭職不做了。您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從耶誕節到農曆年之間是我們的旺季,為了週年慶活動,為了促銷活動,我忙到有時站在賣場和客人笑臉打招呼,可是一轉身,好想找個地方可以躺下來呼呼大睡。
我的組員,平均年紀都比較輕,是他們經不起磨練?還是我對他們太好?我只要聽到「陳姐,妳人最好了,妳幫我代個班啦!」「陳姐,這個海報的字,我寫不好看,還是妳來。」,通常我都會想盡辦法做到「皆大歡喜」,所以累壞了。請問我如何謝絕部屬的「甜言蜜語」?


A:妳實在需要有人「當頭棒喝」地把妳敲醒。
有聽過「做死也沒人知道」這句警語嗎?那真的是很不值得的一件事。那有讓部屬享盡福利,而獨留妳在那裡受盡折磨?
儘管不同世代可能有些工作態度不一樣,但那不是藉口,我們不能說是因為Z世代的不積極、不認真而讓妳受苦,應該說是妳個人的領導風格要改進。
妳的領導風格有點「婆婆媽媽」,耳根子軟,只要聽到幾句好話就任人擺佈。這種領導風格又和妳「拯救者」的性格有關。
「拯救者」性格的人待人處世習慣於「好,我來」「是,我來」,結果造就了周邊許多依賴成性的兒女、丈夫、朋友、同事等。
今天起,只有妳先改變自己的作風,好好愛自己、照顧自己,懂得在工作上輕重緩急的「把關」,再有部屬用私人交情來拜託,妳站在身為主管的立場,一定要按照公司政策來處理,讓他們尊重妳的管理,體諒妳的為難,這樣才能創造井然有序、層層負責的工作環境。
如此一來,妳也就不會累到想辭職了。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