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7日 星期二

要讓家人落淚嗎?



(2015.1.12)


明明是關心他(父母、夫妻、姊妹、子女……)
可是一句話出來,對方卻掉淚了。

我們一定要讓親愛的家人難過嗎?
我們不能「每句話都好好說」嗎?

最近看到遠傳的影片,很值得推薦給大家看。

我自己也是注意做到「每句話都好好說」!
愛他,就不要傷了他的心!

2015年1月22日 星期四

昆明建立孩子人生3大銀行




(2015.1.17)

如何讓孩子從 (IQ+EQ)xBQ──也就是(智商+情商)x膽商 得到最好的成長?

昆明的爸爸媽媽非常認真的學習。會後來張大合照。

父母培訓三堂課




(2015.1.17-1.18)

參加培訓的家長們從「堅定度」、「柔軟度」、到「溝通力」,一一改變。
照片中正在進行小組分享,大家共同探討──如何處理孩子的問題時,大人不會先爆怒了?

親子教育課




(2015.1.18)

親子問題永遠談不完。

這次有如下各種話題:
一、為什麼孩子不能主動學習?
二、六、七歲孩子想和爸媽擠在同張床上睡覺,ok嗎?
三、愛人和我有不一致的教養方式,孩子要聽誰的?
四、當孩子用哭的方式來情緒勒索,該怎麼辦?
五、孩子被同學欺負,爸媽要如何教導?
六……

當我用實務演練的方式,爸媽多數都看懂
──如何和孩子建立遊戲規則了。

2015年1月15日 星期四

記憶改寫的力量 家人有話好好說

  「這有什麼好哭的?」

幼稚園演講會後,一位年輕媽媽找我談三歲女兒愛哭這件事,她看起來個性大咧咧熱情又開朗,不過,在評論女兒行為時,可能犯了一個無心過錯而不自知。

女兒愛哭,動不動就掉眼淚這件事,讓她快抓狂了。

她舉例說:「昨天,我答應女兒做完家事,就陪她到樓下的公園玩。可是,哪知廚房的事這麼多,讓我從三點做到快五點半。我看天色慢慢暗下,又接近晚餐準備時間,於是說改天有空再下樓吧!結果女兒就號啕大哭,說我騙她……有需要這麼傷心難過嗎?」

媽媽不明瞭對一個小孩來講,從小爸媽說的話,基於信任、基於親近,完全照單全收,當爸媽開始說話不算話,答應的禮物沒有準備,答應到學校又沒來……孩子不自覺得也會在他們的記憶區塊裡,烙下和爸媽不愉快、不信任的感覺。

「對,對,對,難怪最近我請她拿條毛巾給我,或是幫我拿拖鞋給客人穿,她都會嘟著嘴,動作慢吞吞,讓我看了又好氣又好笑,原來她的氣還沒有消哦!」

因為愛,

每句話都要好好說

無獨有偶,最近在一則電信公司的電視廣告裡,正巧看到很類似的情景,一位職業婦女在辦公室裡,臨下班前,事情還多得很,不料,女兒打電話來,約六歲的女兒問:「媽媽,妳在哪裡?」

結果急躁的媽媽說:「很煩咧!幹嘛一直打……」鏡頭轉向另一處空間,我們看到女兒眼眶紅紅的,她,落淚了。

爸媽都愛自己的兒女,可是往往會不自覺地把辦公室的壓力、工作上的情緒,一下子遷怒到孩子身上,以致於對一句平常的問話反彈極大,這對孩子而言,情何以堪呀?

記得有一回,一對夫妻前來接受輔導,討論分享的過程中,兒子前前後後打來三通電話,爸爸的回答都是斬釘截鐵地一句話:「我在開會,不要吵!」就切斷電話。

我忍不住說:「孩子的事很重要,要不要問問看是什麼事?」

結果這位爸爸回call,十二歲的兒子說:「我的肚子很痛,好像吃壞肚子了。」這下,媽媽趕緊跳出來,先對老公白了個眼,然後對著手機那頭說:「兒子,你 現在可以先……」她教兒子如何自我觀察和照護,並且安慰兒子:「再過三十分鐘,我們就到家了,到時候,再看看要不要到醫院……」

結束會談前,媽媽想到他們夫妻經常在教養兒女上不同調,關鍵就是——老公講話太直白,通常他說了算,可是在現代社會裡,孩子的自主意識愈來愈強,做爸爸的怎麼能夠不多一點彈性?多一點聆聽?

有方法,

孩子就能好好接受

這位爸爸終於想起自己和兒子有過的誤會,似乎都是他在溝通上太強勢、太直接。他說:「我當然愛我的兒子,可是看他回答得愛理不理,動作慢吞吞,我就急了。 如果他來問課業,我就說——你不懂啊!我教過你幾遍了?如果他來說學校的事,我就說——我很累,別來煩我,去跟你媽媽講……」

「對呀!每次我提醒老公對兒子講話要有耐心,不要每次問他,總是說:『我忘了有什麼事跟兒子關係不好,都是妳在攪局耶。』這次,他總算在吳老師面前自己承認了。」媽媽很高興老公終於和她有了共識。

爸媽都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我們用對口語表達方式,孩子就會學到正確與人溝通的好方法,因為我們有愛有方法,孩子便能很快感受到,不是嗎?

2015年1月14日 星期三

找對人,說好話

文/吳娟瑜
學理,32歲的上班族,那天我正巧去他的公司演講,會後,他靠到我身旁問到:「吳老師,看同事們每天都嘻嘻哈哈很快樂,我卻開心不起來,為什麼?」我望著他消瘦卻又誠懇的臉龐,我問他:「你有多久沒有和家人連絡?」他愣了一下,彷彿我是答非所問。

你實在有夠差勁

「你先回答,我們再來分析。」我補充了一句。果然,他說出了和家人疏遠的現況,尤其和爸爸關係惡劣,見了面就吵架,更不要說每週好好打個電話回去報平安。
「你印象中的爸爸,他最常說那三句話?」
「吳老師,不要說三句話,他說第一句話,我就生氣了。」
「好,那麼,他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什麼?」
學理顯然很不喜歡那一句話,所以說出口的時候有點心不甘情不願,他說:「爸爸就最愛說,你實在有夠差勁!」
「哦,這句話很傷人,我聽了都不好受。」我感覺到學理的挫折感,並且說:「難怪你不喜歡和爸爸連絡。」

不要破壞性表達

上班族努力工作,除了追求個人生涯發展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回饋家庭、照顧家庭,讓家人感受到被支持、被鼓舞的動力。
可是說也奇怪,愈靠近的人卻愈容易彼此傷害,就好比唇齒之間,大家相依相伴,卻一個不小心,剎那之間就被咬傷了。
我曾經花了很長時間在探究周圍的人際關係。為什麼和弟弟妹妹講完話,掛掉電話時,就有想哭的感覺?為什麼和老公溝通了這麼多年,他總是惹我生氣?還有,和兩個兒子講電話時,可能說者無心,但聽者有意,太直接的回應,往往讓我接不下話。
在我印象中,似乎「被責怪」比「被肯定」還多,似乎「被拒絕」比「被接納」還多,莫怪那段日子我養成了「少說少錯,不說不錯」的沉默。
後來,為了幫助自己走出自我壓抑的表達,走進自我調適的成長,我多方研究人際之間的口語溝通,我想明瞭究竟出了什麼狀況讓相愛的人卻彼此傷害,這才發現,原來多數人不自覺地是用「破壞性表達」,也就是習慣性地講出負面的話來,讓對方心裡不舒服。

父母關愛兒女

最近,在電視廣告看到一位年輕上班族,當媽媽call他:「在回家的路上了嗎?」這是父母再平常也不過的一句關心問候,可是往往我們的回應就是:「就跟你說我還在忙啊!」一句無心的回答,變成了「破壞性表達」。結果媽媽跟爸爸說:「兒子忙什麼,我都不懂。」
說實在,做父母的真的不懂,因為他們不在辦公室裡,他們沒有和客戶直接交涉,他們不明白職場上的分秒必爭,不清楚商場上的變化多端,他們唯獨懂得的,就是關愛自己的兒女,希望他下了班,平安幸福地回到家。
影片結尾,一個年輕人對媽媽說:「抱歉!」還對著鏡頭說:「手邊工作再忙再累,都要跟爸媽好好說。」這就對了,因為有愛,每一句話都要好好說,大家可以來好好地學。

真心誠意的回答

相對於「破壞性表達」,人際之間的溝通,最好是用「建設性表達」,就是回應時,尊重對方的感受,理解對方的需求,哪怕再平常話語,再親近家人、同事,都要一 句話好好地說,例如:「我還在辦公室忙,預計7點半可以到家,請等我一下。」或是:「不好意思,讓你們等候,10分鐘內我就到了。」
也就是心存感謝地接起每一通電話,心中愉快地和對方表達,當我和學理分享了「建設性表達」的重要性時,他終於明白,為什麼當他問我快樂泉源時,我先問到他和家人的關係。
我建議他:「當你爸爸很兇地對你說:『為什麼都不回家?』,你可以說:『謝謝爸爸提醒,下週週末有空,準備回家了。』;若是你爸爸責怪你最近沒拿錢回家,你可以說:『我聽到了,我的能力範圍內,最近準備3000元了。』」
就是站在原地,不要轉身就跑,不要翻臉就離去,我相信以學理這樣勇於成長、勇於突破的人,他一定可以在「面對再面對」,「處理再處理」的過程中,找回「建設性表達」的口語主權,同時,用愛心、用方法去軟化老爸的溝通姿態。
上班族身在職場,除了努力工作,也要從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同時把工作融入到家庭。聰明的上班族,讓我們一起找尋生活與工作的快樂吧!

2015年1月13日 星期二

武當山,我來了!



(2015.1.4)


這是什麼樣的因緣,竟然我長途跋涉來到襄陽劉集機場,又轉車到武當山的建國飯店。

原來多年前,時代光華十堰市人才孵化中心的余總(),還是個小伙子時,曾經聽過我講「情緒管理」的課程。

當時,他聽了很喜歡,當下,心中有了個夢想──將來有一天一定要請到我去講課。

不會吧!
我居然是他夢想的主角之一,太令我既驚喜又感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