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0日 星期五

為什麼受騙?

人際相處中,錢財的往來是不可避免,一般而言,父母常會告誡子女錢財不要露白,行事要低調,以免被有心的親友所騙;媒體上也經常提供有人因貪財或一時不察將大批金錢匯出的受騙案例,所以多數人對錢財的處理是抓得緊、防得深。
可是,為什麼還是有人會受騙呢?
所謂「道高一尺,謀高一丈」,騙術高明的人懂得抓住人性弱點,而且極有耐心佈局,等設下各種陷阱之後,才一口將受害者吞噬。

騙徒的技倆

騙徒的技倆不外如下舉動:
一、製造假象:一位只有高中畢業的男士,聲稱為留美碩士,和政界高層關係良好,結果在網站聊天室連續騙到三位女子和他結婚,同時把積蓄拿出讓他投資,等到床頭金盡,「新婚丈夫」居然就不見蹤影,這時,大家才知道受騙了。
這位男士寫在網站上給「受騙老婆們」的信函,不但文情並茂,而且噓寒問暖,又提及如何以稱兄道弟方式和達官貴人來往,莫怪心存幻想的女子都以為釣到金龜婿了。
二、製造同情:一位開精品店的女子陸續向周邊親友、鄰居、客戶借錢,連同路邊水果攤的小販都不放過,等到她開出的支票一張張退票了,大家到精品店找人,才發現受騙者前後有四十多人,而她已溜之大吉了。
根據一位好友描述:「她常說老公對她不好,她需要一點錢周轉。」基於女人同情女人的立場,加上四十多年情誼,哪有不幫忙的道理,結果這位好友前後也被騙千萬餘元。

讓騙徒無所遁形

這也難怪我們多少看過一些小氣財神的長輩,絕對不和他人有金錢往來,平日花用也極其節省,這種一毛不拔的表現,看來似乎不近人情,但也可能因為如此而保留了血汗錢。其實在人際相處中,朋友之間救急也是義氣的表現,只是在錢財一來一往中如何拿捏平衡點是極其重要。
從「行為辨識」來觀察有以下三項原則:

一、設定親友借款額度:依自己的能力和對方還款信用,自己在心中規劃一筆「借出,萬一沒有歸還也不會心疼」的錢數,若對方一而再,再而三,軟硬兼施來周轉,已超過警戒線,則必須及時踩煞車。
二、拿捏最後防線:對方吹噓自己有辦法,或親友不乏有錢人,卻常來「緊急調度」,讓你騎虎難下,這表示對方是個不切實際的人,信用早有漏洞,自己必須設定最後防線。
三、抓準借款人的技倆:存心騙錢的人非常懂得如何取悅受害人,所以不要沉迷在對方的甜言蜜語,也不要被情緒勒索,以為不幫忙是自己的錯。畢竟「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是金錢往來的黃金定律,鑽石定律則是「金錢無往來,彼此和氣多」,人生樂得輕鬆又自在呢!
﹝原發表於《國語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