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8日 星期四

接受和快樂成正比

最近聽到幾個實例讓我深刻體會到:「接受的速度和快樂成正比」,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對發生的狀況接受(不是委屈壓抑,而是真心了悟、樂於調整的心態)的速度越快,快樂的感覺越容易出現。

媽,我在找車位

有一回,在中廣節目我訪問了遠流出版公司的主編李佳穎小姐,她提及一件有趣的親子互動。
那天下班回家後,她急著幫兒子洗澡,當洗澡水放好,她在浴室等不到兒子過來時頗為焦急,於是她再次提高了嗓門,要兒子趕快配合。正當情緒一路往上飆時,她警覺到自己的不耐,也提醒自己,何不去瞧一瞧呢?
於是她走到客廳,看到兒子坐在玩具車上,一本正經地對她說:「媽,我在找停車位啦!我要倒車入庫了。」這時,媽媽忍不住地笑了起來,原來孩子有「正經事」需要處理,大人豈可自顧自地命令他呢?
接受,就是在人際關係衝突的那一刻,我們看到了對方的需要,而放下個人主觀批判,因而情緒沒有受到干擾,像這位佳穎媽媽因為欣賞兒子的童言童語反而開心起來了。

媽,我有實力

有一天,我應邀到深坑國小演講,回程順路搭乘輔導室潘慧玲主任的便車,一路大家分享愉快,她也提及小學四年級兒子的妙事一樁。
那天兒子下課回到家,慎重其事地對她說:「媽,請坐下來,妳不要難過,也不要擔心,這次數學我考的分數不好,但是我的實力還在。」
原來兒子在學校課堂考數學時,因為臨時有便意,向老師請假直奔廁所,等到上完了大號回到座位時,有幾個大題來不及寫,結果分數也考差了。
媽媽深知兒子的如廁習慣,所以她沒有苛責兒子,兒子也沒有因為考不好而悶悶不樂,他知道跟媽媽溝通就好了。
在車上,我問潘主任:「你是怎麼做到讓孩子主動來溝通呢?」她說:「我們親子關係一向不錯,我讓孩子從小知道無論發生什麼事,爸媽就是信任他們,接納他們。」原來互相接受的根基穩固,互相感染快樂的速度也加快了。

It's up to you

Becky是我在洛杉磯演說時認識的好友。有一回,她唸大學的女兒想留宿在男友的家,於是打電話回來問媽媽的意見。
Becky是盡責的媽媽,儘管教養子女的作風是開明講理,但是想到女兒準備住在男友家,心中頗是為難,但是她強作鎮定,快速地自我調整了一下,然後告訴女兒:「妳長大了,媽管不了妳這麼多,但是我相信妳會做最好的決定。It's up to you!(那就看妳了!)」
掛下電話已是深夜十點多,當時Becky也就上床睡覺,直到隔天清晨六點多,眼睛睜開,突然心頭一驚,第一個念頭就是:「咦?女兒回來了嗎?」同時立刻跳下床,直奔女兒房間。
當她悄悄地打開房門,一眼瞧見女兒躺在床上睡覺,焦急立刻一掃而空,她忍不住撲到女兒床上,同時擁抱著女兒大聲地嚷著:「I love you! I love you! I love you!」
女兒在睡夢中莫名其妙地被吵醒,媽媽卻開心極了,她發現女兒實在懂事。可以說,Becky接受了女兒在不同成長階段有不同需求,她一路尊重女兒,也一路自我調適,因此母女相處的樂趣就經常相伴而行了。
﹝原發表於《國語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