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7日 星期五

孩子需要No教育

照往例,每週三的下午我常受邀至國小進行教師研習的演說。那天,我如常以興高采烈的心情出席,然而,一種迥異於以往的氣氛卻讓我震驚。
這群女性多於男性的老師們,她們的年齡層平均在三十五歲至四十歲,臉上顯現的特質都是認真、踏實。不對,彷彿還有另一種神色,令我捉摸不清……。
由於,我正在現場講話,能夠讓我冷靜探索的時間有限,我只能帶著一種關心和好奇,在這些老師們的眼神和表情中去搜索。
直到開始有老師提問──班上有位行為惡劣的學生,讓每位任課老師幾乎都在被激怒的情緒中上課。若請家長配合管教時,學生的媽媽是不停地來低頭道歉,又默默流淚離去;學生的爸爸則是在電話中大聲責怪老師沒有愛心……

要「忍耐」學生嗎?

會後,輔導室主任私下告訴我──學校曾經邀請家長來出席個案諮商會,結果被學生的爸爸打回票,如今,這個大男生仍在教室「我行我素」,他的導師需要每天「忍耐」這個學生,還要經常安撫每位科任老師……
當輔導室主任講到這裡,我想起近日這麼多在社會上喧騰的學生事件,有因為沒繳作業而被體罰的小學生;有因長期打擾同學上課而連人帶桌被「請到」走廊「反省」的國中生;還有,被老師追問作業本帶來了沒,竟翻身墜樓往生的小學生……
啊!我懂了,這些絕大多數認認真真在教導學生的老師,他們臉上的另一種神色原來就是──疲憊。
教師「疲憊」的面容裡,有著更深沈的感受,那應該是「無力感」,一種得不到足夠瞭解和支持的感覺。如果教育體制讓教師有志難伸,如果家長對教師不能同心配合,如果學生根本不把教師放在眼中,那麼,身為一個「百年樹人」的教師,他的尊嚴和樂趣又要從何而來呢?

責無旁貸的家長

談到這裡,很想和家中有學齡孩子的父母說些貼心話,平日,我們儘管有工作上的職責,有房貸的壓力,有長輩需要照養,但無論如何,把多一點的心思擺在子女的教養上是更加重要。
所以,想辦法調整夫妻關係,維持良好的身心狀態,然後用對方法來教導子女,這是我們共同的目標。我們不再把孩子行為偏差怪罪學校,我們不再把孩子成績退步推諉老師,因為孩子是我們自己生的,孩子的性格如何塑造,孩子的脾氣如何引導,首要責任在為人父母的我們。
再進一步而言,由於我們生的子女數目越來越少,也因為有時候我們太忙碌,因此可能過度寵溺或疏忽管教子女,造成孩子越來越嬌縱或怠惰。也就是說,我們多少曾經是個凡事說yes的孝子型爸爸/媽媽,使得孩子要什麼有什麼,若要不到什麼就變得無理取鬧、要到為止。
如今,仍渴望調整的父母,我建議大家確實把關,把No的教育適時加入子女的成長行列。當子女有不合理的要求,當子女有不懂事的表現,當子女有不正確的觀念時,我們要運用耐心聆聽、善意解釋和堅定原則的三個竅領教養子女,相信,久而久之,孩子才能學會接受No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學會尊重別人也是課室的禮節之一。
﹝原發表於《國語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