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吳老師課程聽後感

吳老師課程聽後感

有思路才有出路,每個家庭都希望有很好的思路來培育自己的孩子,而今天聽了吳老師的課程後,我們整理出了我們育兒的思路。

一‧培育好孩子的內在品質、能力,其中不可忽視的是通過讚美、鼓勵提高孩子的自信,改進他的行為。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包括了孩子的飲食、身心的健康,而這與他的品質可相輔相成。

二‧培育孩子的同時,也是在教育、改進我們父母自己。我們自己首先要做對的事情,然後才可以引導孩子把事情做對。

三‧注重方式方法。吳老師的課程形式活潑,寓教於樂,在課程中,在座的孩子家長就像是會場中的孩子,所以也一樣會犯比如打瞌睡這樣的小錯誤,吳老師沒有點出,沒有批評任何一位,卻不時地引導大家站立或鼓掌,以驅走睡意。這本身就是一種模範。我們在改進孩子錯誤的同時,能讓他有面子,他會更好地認識改正錯誤。

總之,吳老師授我們以魚,同時也傳我們以漁,受益匪淺,定當細細咀嚼,落實於行動,改進自我,並分享於朋友,以期更多家長、更多的孩子能從中獲益,擺脫煩惱,也願這世界充滿像吳老師一樣的睿智、童趣和快樂。

Sincerely
杭州‧吳亞娣
張正松

2009年5月18日 星期一

奧妙的情緒起伏

究竟人們是因為有習慣性負面想法而情緒低盪呢?還是一向情緒低盪導致負面想法?

當我把以上這兩個問句拋到演說現場時,果然激起了討論的漣漪。有一回,一位年輕的女性主管,看起來精明幹練模樣,可是她卻在辦公室痛苦萬分。

原因是有位女性的行政助理,往往交辦的事無法如期完成,使得女性主管被老闆責怪、被客戶抱怨,連帶地讓她心情受損。按照她自己的推斷,是屬於「想法影響了情緒」。

究竟是哪個想法影響了她的情緒呢?

這時我請問她:「當交辦的事,女同事沒做到時,妳有什麼樣的念頭?」她說:「不是等期限到我才傷腦筋,光想到要交辦事情給她,我就頭痛了。」

哇!原來更早的想法影響了整件事的情緒發展,此刻的她實在需要抽絲剝繭,繼續探究。

也就是說,女性主管在交辦工作項目時,一邊想著:「妳做事不夠積極,到時候會被妳搞砸」時,一邊就開始擔心了。

我問女性主管:「以上這個想法是正面?還是負面?」

她想了一會兒,然後說:「應該是負面的。」

「對,沒錯!當我們對他人產生批判的思考時,情緒自然也就受到影響了。」

「那我可以怎麼改善這種情況呢?」這位女性主管是屬於當機立斷型的人,所以渴望積極改善。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當然要自己轉嘍!」我提供她自我調整的理念。

由於女性主管曾經和女同事協調,發現效果不彰,所以自我調整的方式就是把交辦事務的期限提前三天,這樣在女同事完成之日和交給客戶之前至少還有三天充裕時間,讓自己有補救或增強的機會。

聽到這裡,女性主管終於找到可以「自己轉」的輕鬆空間,她也決定每次見到那位女同事,或想起女同事時不再高標準要求,而是略降百分之二十的標準,「她有努力想配合的意願,不錯啦!」

我也進入自我覺察

每天在我們腦海中不知道經過多少的想法,不要小看這些或明或晦的念頭,只要一個不留神,可能一天,甚至一生就被其中一個負面想法所絆住呢!

在我的接觸裡,似乎多數人是因為習慣性負面想法而陷入不快樂的情緒,所以我努力尋找是否有人是因為「先有低盪情緒而造成負面想法」的情形?

就在寫這篇文章的清晨,我在睡夢中感覺到情緒低盪,我的想法跑出了:「怎麼一起床就不愉快?」的負面念頭。

這時,我問自己:「睡眠的時間夠嗎?」

答案是:「夠!」

「昨晚睡前有什麼不愉快的事影響情緒嗎?」

答案是:「沒有!」

「有做什麼惡夢嗎?」

答案是:「沒有!」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

這時,我仔細再從聽覺、視覺、觸覺、嗅覺等各角度一一探尋,我發現住處的斜對面正在蓋大樓,可能為了爭取工程時間,施工人員一早把水泥攪拌機弄得ㄍㄚㄍㄚ作響,那種機械聲音單調又吵雜,不知不覺中影響了睡夢中的我。

我當然不想被這種聲響所干擾,我立刻遠離臥室,把門窗關上,又到客廳按開了輕鬆的音樂,吃個美味的早餐,整個情緒很快就調回來了。

提早規劃.改善情緒

有位大學女生也是碰到先有情緒低盪才造成負面想法跑出來的情形。她的情緒低盪是因為最近為了趕學校報告,結果睡眠不足、飲食不正常,又缺乏娛樂和運動,整個情緒快盪到谷底,這時她對作報告的同組同學有了負面念
頭,認為是他們不配合進度,才害她不快樂,

這時我問她:「從個人因素和同學因素來探究,妳可以如何提早預防情緒低盪呢?」

她說:「從營養、睡眠、娛樂和運動,我必須維持一個舒服平衡的狀態,倒是和同學的相處,我不知道從何著手。」

這時我建議她,類似這種團體運作的事宜,難免碰到有的同學能力不一致或態度不夠積極的情形。身為一個召集人,可以帶領大家在事前列下一個進度表,完成的日子要比教授指定的提前三至五天,這樣大家知道何時要各自分頭到圖書館或上網找資料,何時是第一階段的開會討論,何時是要彙整資料的日子,這樣一路做下來,因為按照行程表進行,至少可以掌握進度,還可以做到最後的修改,包括由誰上台報告,也有充分的時間來演練……。」

聽到這裡,大學女生終於露出笑容地說:「我理出頭緒了。」

雞生蛋?蛋生雞?

究竟是情緒影響了想法?還是想法影響了情緒?這是一個有趣,也值得探索問題。就像究竟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一般地沒有定論,可能同時存在,可能互為因果,倒是身歷其境的我們,不妨多學習--若是先受到情緒低盪影響,則可以從生理狀況、飲食起居,和休閒娛樂等方面找出癥結做調整;若是受負面想法影響,則要儘快找到可以傾訴(有同理心和耐心聆聽特質)的人,一起找出究竟是哪一個負面想法作祟,要如何在短時間內走向正面想法,好讓自己海闊天空起來。
﹝原發表於《真愛家庭》月刊﹞

2009年5月11日 星期一

笨鳥怎麼飛?

Q:當初我不知道花了多少力氣才晉升為門市部主管,從第一個開門的員工、從努力刷洗廁所污漬的員工、從不斷培訓學習的員工……如今,回首過往,很感激公司開放如此公平競爭的管道,讓我可以力爭上游。

最近公司召募了一批新進員工,讓我大失所望,也不知該如何對公司交待?這批新進員工學歷都在專科學校以上,可是在目前集訓的兩週內,不是遲到,就是咬著口香糖,一臉不在乎的模樣。如果我的話講得稍微重一點,隔天就不想來。

我能體諒人事部門召募員工的困難,可是總也不能來者不拒,變成公司發展的絆腳石啊,如果要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混日子也是可以,可是感念到總經理的提拔之恩,我覺得不好如此下去,唉!我該怎麼辦?

A:新進員工該怎麼挑選,既然你也是主管之一,你有責任在會議上,在私底下和相關部門的主管充分溝通,千萬不要坐視不管。有些公司人事部門有現成評選「積極、熱忱、專業」員工的性格測試題,這樣在一開始就可以找對「工作態度」的員工了。

當然,若是社會上出現人才外流的現象,或是公司基層員工有流動率高的情形,那麼徵才的門檻降低也是難免。所以,我建議你還是要發揮主管把關的功效。並且把這批「笨鳥」分三梯次來淘汰賽。


第一類:「笨鳥不飛」:新進員工培訓的第一週內,若已出現如下行為,那麼「快刀斬亂麻」,沒什麼好留戀。例如:

一、沒有特殊原因的遲到、早退。
二、沒有接受培訓的激情。
三、沒有和其他同事互動的興趣。


第二類:笨鳥慢飛

一、對學習有興趣,但是尚未完全進入狀況。
二、對公司有認同,但還不清楚自己的定位。
三、對工作有熱忱,但是還不夠熟練。


這樣的新進員工,無論如何你要給他們機會,也可以排資深員工陪伴,好讓他們從慢飛→低飛→展翅高飛。

第三類:笨鳥快飛
只要新進員工已進入「笨鳥慢飛」階段,通常從中又可甄選出兩、三位「笨鳥快飛」的優秀人才。他們通常表現出如下特質:


一、在培訓教室內積極回應。
二、在新進員工裡建立友誼。
三、在工作能力上已完全符合公司的要求。


不要洩氣,為了公司好,為了自己管理上的便捷,你還是要敞開大門,讓「笨鳥」飛進來,只要你「不笨」,自然就會留住「老鷹」了。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

2009年4月30日 星期四

要為五斗米折腰嗎?

Q:我原先在一家銀行的信用卡部門服務,兩個月前開始一批又一批在裁撒人員時,我也「不幸」淪為被通知的人。

那通電話由人事部門打來時,我還覺得不可置信,因為以我是留美碩士,又有電腦專長,應該會被公司留用,沒想到NO就是NO,活到卅八歲,竟然被資遣了。

  近兩週,我變成宅男,每天三更半夜還在上網,早上睡到自然醒,已經近午了,接著隨便吃點東西,看個電視節目,也不知道接著該做什麼,一晃眼又到了夜裡,好吧!上個網,直到筋疲力盡才上床…。

 我很想振作起來,我很想重新開始,可是覺得自己很悲哀,我未婚,如今又沒工作,還窩在家裡,很像個「資深」的「少年」,被老爸、老媽養。

  最近一位高中同學,他也是留美碩士,剛從美國回來,他丟出去的履歷表比我還多,可是沒回應就是沒回應;前幾天,他Call我,問我要不要一起投資做冰品的加盟店。天哪!不會吧,我要改行去賣冰嗎?我要為五斗米折腰嗎?


A:「為五斗米折腰」,在這個年頭若解釋為「降低標準、降低薪資,為人生前途做一點彈性改變」,我認為這是明智之舉。

 由於,這是一個非常時期,一個家庭有個失業人口,已是時有所聞,這沒有丟人現眼,也不是世界末日,全家只有互相打氣、互相支持,共度難關才是上策。

  所以,遠離電腦桌,遠離唉聲嘆氣,開始重新規劃,拿出當年苦讀實戰的精神,履歷表繼續寫出去,與人能力整合的意願要出來,你才會發現-什麼事都有可能了。

 還有,從食衣住行育樂去找尋下一個工作的機會,從人力銀行網站,從報紙雜誌去找「事求人」的訊息,也不怕讓親戚、朋友知道你目前是「失業男」。

  若有機會請到夜市、到鬧區去走走,看看那些擺攤子的人為什麼什麼都可以賣,為什麼他們袖子挽起來,褲管拉起來,說做就做。

 「我很強。」這句話來自九把刀的文章,他寫到有一天電視製作人柴智屏小姐找他洽談當編劇,當柴製作人要他介紹一下自已時,他說:「我很強。」還說:「就是我實在是太強了。」

 後來,九把刀果真被簽為編劇了。

  你夠強嗎?你有夠強的條件嗎?
 在為五斗米折腰的過程,你還在磨練自己變成更強的人,所以走出去,走出家門,走出電腦的虛擬世界,走出自憐自怨的感覺,幸好你只是三十八歲啊!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

主管常發飆,需要辭職嗎?

Q:當初因為這家公司在業界相當知名,我一心嚮往,所以千方百計終於應徵進來了,沒想到──我竟然碰到了一位「語言暴力型」的主管,不論在什麼情況下,他總是可以找到每個部屬的小差錯,然後在辦公室大小聲地罵。

舉個例子來說,我的父親最近住院治療,我必須在晚上陪伴,早上再從醫院趕到公司上班。曾經在一個下雨的早上,實在堵車厲害,結果我遲到了。

當我匆忙趕進早會的會議室,還驚魂未定,就聽到主管提高聲調,然後盯住我看一下說:「公司就是有害群之馬,一點都不敬業,本身又不專業,才會業績無法提高……」

聽得我當場真想走人,若不是父親的醫療負擔,我自己的家庭貸款,我何必受盡如此污辱。我們同事之間常猜測這個主管是不是生病,但是我們又不能確定,重要的是,我要如何自我調適?

A:首先,我建議你以如下10項指標來確認──你的主管是否適任?

一、當你尚未完成工作任務,他會提早來督促。
二、當你對工作程序有新的建議,他只是聽聽,並無任何回應。
三、當你和同事之間有些誤會,他不關心也不協調。
四、當你在解釋工作事項,主管常打斷你的話並且自說自話。
五、當你壓力大,主管沒有任何一句關心的話語。
六、當你在跨部門相處出現溝通誤會,主管不會出面協調。
七、當你接到非職務範圍內的工作項目,主管不予理會,還認為你的能力有問題。
八、當你和同事私下聊幾句話,主管會怒氣沖沖跑過來瞪人。
九、當你花盡心思,提供了完美提案,主管卻批評得體無完膚。
十、當你尚未處理好客戶的需求,主管會對你破口大罵。

以上十項評估,從第一題到第十題是逐步增加嚴重性,若你和主管的互動感受到前五項而已,那麼,還是一般性需忍耐的情況;若經常發生後五項情況,那麼「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為了你長期的身心健康著想,為了你長期的工作能力提昇,若不是合適的環境,建議你不要留在「要不要辭職」的思考,這樣停在原地,徒增痛苦;不如眼光放遠處來思考:「像我這樣的人才,一定可以重新找到明理專業的好主管」。開始規劃在半年內、一年內換工作吧!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

2009年4月17日 星期五

《幼兒養育學》

吳娟瑜老師新作:
《吳娟瑜的幼兒養育學──學前教育的創意與智慧》出版了:
吳娟瑜的幼兒養育學
幼兒養育學背封面
25開平裝,里仁書局出版,歡迎舊雨新知參考購買

2009年4月16日 星期四

照片分享

吳老師應邀至銘傳大學演說,主講:〈做一個成功的戀人〉。 (2009.4.14)
09-04-14銘傳大學
﹝攝影:妤﹞

2009年4月14日 星期二

吳娟瑜老師受邀至中鋼教育基金會主辦、高雄張老師承辦的講座。
主題:談生命能量管理的秘訣

20090410中鋼基金會主辦
﹝2004.4.10,劉純宇攝影﹞

2009年4月3日 星期五

吳娟瑜老師的新浪博客

吳娟瑜老師的新浪博客開站了!
歡迎參觀點閱:http://blog.sina.com.cn/wujuanyu2009

1到10之間

一位媽媽正頭痛兒子越來越不聽話,這時我請她舉個實例。她說:「當我叫他寫功課,他似乎當耳邊風,沒有反應。」
原來這位媽媽喊兒子唸書時,通常兩人距離三公尺遠,要不就是隔著房間喊。

「如果1到10之間來做檢視,1是代表妳在教導兒子最無效的狀況,10是代表最有效的狀況,請問妳覺得自己目前做到哪個數字可代表的狀況?」我提供了「焦點解決諮商」(Solution-Focused Therapy)中一個自我檢測的輔導技巧。

「應該只有4吧!」渴望改進親子關係的媽媽老實地說。

「那是什麼樣的狀況呢?」

「如果口氣凶一點,他就趕快從電視機前站起來;如果我正在忙,多喊幾聲也沒用。」

「那麼,在請教妳,若要從4來到5,妳只要改善哪一點呢?」

這位媽媽想了一下,眼睛突然一亮,並且說:「我知道了,如果我把今天學到的1~10檢視法用在兒子身上,我們的狀況就可能進步到5了。」

再次見面時,用心成長的這位媽媽拿出一張紙,上面畫著一條直線,銜接了1和10。然後再6和9各有一個記號。她開心地說:「那天,我看到兒子坐在電腦桌前已上網兩個小時多,我請他暫停三分鐘。

「後來,兒子走到客廳時,他滿臉不高興,我先不責備他,只請問他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你目前課業的滿意度在1和10之間的那個點?』結果兒子在6畫了個圈。第二個問題:『你認為自己其實可以到哪一個點?』這時,兒子在9處畫了個圈。

「第三個問題:『現在你怎麼做,就有可能讓功課的滿意度從6走到9呢?』聽到這裡,兒子立刻懂事地說:『好!我去關機。』」

媽媽高興親子關係改善多了,她發現原來運用簡易的引導技巧,可以讓兒子看出自己需改進的地方,而做媽媽的她也無需嘮嘮叨叨了。
﹝原發表於《聯合報》﹞

2009年3月27日 星期五

《吳娟瑜的幼兒養育學》獲《亞洲週刊》馬來西亞暢銷書排行榜第9名(2009-03-22)
《吳娟瑜的幼兒養育學》獲《亞洲週刊》馬來西亞暢銷書排行榜第9名﹝2009-03-22﹞

《吳娟瑜的成功父母學》獲2008年《星洲日報》讀者票選最受歡迎好書第5名《吳娟瑜的成功父母學》獲2008年《星洲日報》讀者票選最受歡迎好書第5名

2009年2月27日 星期五

要和老板搶話嗎?

Q:我們公司的老板是從基層業務員做起,當公司營業額已經爬上千萬以上時,他還是親力親為,因為他希望造就我們同仁每一個都像他一樣──做個「拼命三郎」,只要嗅到一點潛在客戶的味道,立刻要往前衝。
還有,就是他講起話來,嗓門很大又很急,話語本身不傷人,沒有批判也沒有三字經,算是「就事論事」講,只因為他是老板,所以只好一直聽他講,有時聽多了也會不好受,我該如何自我調適?


A:有些從基層做起的老板由於凡事皆經歷過,所以你的一言一行都逃不過他的法眼,加上若個性急,處理事情就會「快刀斬亂麻」的方式,令部屬沒有轉寰餘地。
按照你的說法,他算是有修養的人,語詞不至於太負面,只是提訓的時候,聲勢太過於強烈而令你難堪。
像這種比較草莽性格的老板,有時是可以私下以兄弟情份來博感情,好好地點破他領導團隊時的盲點,要容許部屬有各自行事風格,只要目標一致,過程作風不見得要完全Copy老板的模式。
另外,有一回,我在一家企業公司上課時,聽到一位中級主管分享──如何和講話快、聲勢大的老板互動,他的心得很值得我們來參考。
「我絕不和老板搶話!」他說。
因為……
他的理由有三:

一、老板也是人,凡是人必有情緒,應該讓老板把情緒充份發洩。
二、老板個性急,凡是個性急的人,根本聽不進去你先前的任何解釋。
三、自己虛心受教,如果老板說得對,說聲「謝謝」趕快改進;如果老板說得不對,那麼等他該說的說完,也就輪到自己可以解釋的時候了。


我問他:「那麼,你的情緒不會受到波動嗎?」
他回答得有趣:「我把那個過程當做修身養性,看看自己究竟還有多大的情緒空間來調整。」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

要和老板搶話嗎?

Q:我們公司的老板是從基層業務員做起,當公司營業額已經爬上千萬以上時,他還是親力親為,因為他希望造就我們同仁每一個都像他一樣──做個「拼命三郎」,只要嗅到一點潛在客戶的味道,立刻要往前衝。
還有,就是他講起話來,嗓門很大又很急,話語本身不傷人,沒有批判也沒有三字經,算是「就事論事」講,只因為他是老板,所以只好一直聽他講,有時聽多了也會不好受,我該如何自我調適?


A:有些從基層做起的老板由於凡事皆經歷過,所以你的一言一行都逃不過他的法眼,加上若個性急,處理事情就會「快刀斬亂麻」的方式,令部屬沒有轉寰餘地。
按照你的說法,他算是有修養的人,語詞不至於太負面,只是提訓的時候,聲勢太過於強烈而令你難堪。
像這種比較草莽性格的老板,有時是可以私下以兄弟情份來博感情,好好地點破他領導團隊時的盲點,要容許部屬有各自行事風格,只要目標一致,過程作風不見得要完全Copy老板的模式。
另外,有一回,我在一家企業公司上課時,聽到一位中級主管分享──如何和講話快、聲勢大的老板互動,他的心得很值得我們來參考。
「我絕不和老板搶話!」他說。
因為……
他的理由有三:

一、老板也是人,凡是人必有情緒,應該讓老板把情緒充份發洩。
二、老板個性急,凡是個性急的人,根本聽不進去你先前的任何解釋。
三、自己虛心受教,如果老板說得對,說聲「謝謝」趕快改進;如果老板說得不對,那麼等他該說的說完,也就輪到自己可以解釋的時候了。


我問他:「那麼,你的情緒不會受到波動嗎?」
他回答得有趣:「我把那個過程當做修身養性,看看自己究竟還有多大的情緒空間來調整。」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

Men's talk也不錯!

Q:我原本只是一個自行作業的電腦工程師,這相當符合我的個性,可以獨來獨往,不必管太多的人際關係。可是自從我們部門的主管跳槽後,不知道為什麼,總經理竟然選我做課長,可能我平日比較不會搞小圈圈,做事也算相當盡責吧!
麻煩的事來了,廠房那些做現場的資深員工竟然和我部門的電腦工程師們摃上。一方嫌對方產品做得不夠精細,另一方嫌對方設計圖有問題。
我夾在中間不知如何是好,因為我實在不會處理這種複雜的關係?


A:據我所了解,不少的電腦工程師比較不習慣與人哈拉互動,多半擅長在眼前螢幕裡研發產品、設計程式和虛擬遊戲等,然而既然做了主管,再怎麼不習慣也不能推卸責任了。
我建議你就如下步驟一一去破解:

一、安排時間去聆聽兩邊人員的心聲。
二、真正聽懂兩方人員無法溝通的關鍵點在那裡?是電腦工程師要求的標準太高?是現場實做的資深員工已經盡力了?還是,雙方還可找到共同改善品質的平衡點?
三、引導電腦工程師對廠房資深員工的尊敬和感謝,也引導廠房資深員工樂於修正和尊重專業。
四、居中協調的你,只要出發點是為提供公司最佳產品給客戶,既客觀又公正,相信大家會願意接受建議。
五、你必須打破過去「沈默是金」的相處模式,部屬和別的部門有溝通上的誤會,是該你挺身而出的時機。否則,時間越拖越久,問題越趨嚴重,你的壓力會與日俱增。
六、若已盡力,兩方狀況仍未改善,那麼,求助於你的主管也是刻不容緩。


一般而言,你們同仁是男性居多,有時候用men's talk的方式來互動也是很乾脆又有效的。例如,「拜託啦,大家幫個忙吧!」「很謝謝,小老弟不懂的地方,要請多指教。」總之,儘管你要突破習慣,主動開口協調是有些掙扎,然而小時候沒學到的,今天開始有機會來學習也是不錯,我支持你向前跨一步來接受挑戰吧!加油!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

2009年2月13日 星期五

抽空處理,可以嗎?

Q:最近發生一個情況,令我不知道如何是好?也就是我們財務部要經手許多的賬目,我可以說是每天忙得焦頭爛額。業務部來了一位新的助理,她可能經驗不足,也可能能力不夠,每次mail請她配合提供的資料總是拖延,要不就是資料不齊全,結果嚴重耽誤我的工作。
前天我的主管,也就是出納課長,她明白指示──今後和那位業務助理相關的業務要直接跳過,改向業務助理的主管連繫,這樣做對嗎?


A:這樣做雖然方便許多,但是需要全方位思考,例如:

一、在公司的制度上,你是越級處理,對方主管若不能體諒你的為難,他發出抱怨之聲時,妳可以全權回應?還是妳的出納課長會出面處理?
二、公司請一位業務助理,這代表業務同仁非常忙碌,需要人力支援,所以這位業務助理若實在不適任,那麼你的主管和業務主管需要開會協調,大家認真考核這位員工的去留。
三、業務助理也是有委屈,她可能會表達──主要是業務部同仁每天忙著在外頭和客戶打交道,回到公司不是累癱了,就是忙著開業務會報,這時,請他們提供客戶催款資料難免拖拖拉拉。
四、其實,儘管身陷其中的妳,職位還不夠「大」到可以對業務助理發號施令,因為妳是比她資深也有能力,但是就工作層級而言,妳們是差不多的,所以如果你直接跳級抽空處理,對她而言,是不尊重也殘忍了些。

有位OL曾經碰過妳類似的問題,妳知道她怎麼處理嗎?她說:「儘管主管要求我直接和對方高一層的主管溝通就好,我還是同時e-mail給當事人和他的主管。」這個方法很有智慧,既做到職務上直接的溝通,又多一個對方的主管來督促,這不是一箭雙鵰了嗎?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

2009年2月6日 星期五

在家上班,誰來救我?

Q:當初公司老板面臨房東要漲房租的壓力,於是決定大家各自回家上班,由他透過e-mail、MSN和手機等方式做整體工作分配。
在我們這家創意設計公司,連同老板總共7位員工,平日大家都很match,一起熬夜趕製圖,一起到客戶公司比case,一起到KTV慶功。可以說是比大學好友還要close的好同事。
如今,老板(其實他也不過大我2歲)在經濟考量下,做了如此重大改變,我只好配合了。
一開始,不用趕車、不用打卡,對於懶散成性的我,再好也不過了,後來,熬夜越來越晚,早上起床越來越遲,我老媽已經發出最後的警告,要我以健康為重。
我考慮是否重新找一個固定辦公室的工作,正常地上下班?還是學我的一個同事,每個月花1000元,請妹妹早上一定把他叫起床?或是,隨性一點也沒關係,反正我的人生我自己負責?

A:嘿!老兄,醒醒吧!你好不容易從一個體制的模式跳出來,怎麼可能再跳進另一個框框。
關鍵不是你適不適合固定上下班的工作,重點是你是否懂得自我管理。沒錯,通常走創意,走鮮活行業的人,重視自由、喜歡跳躍思考,最怕被束縛了。

你知道SOHO族的人為什麼能成功地做事業嗎?其中有三個重要因素:

一、他們工作的時間和客戶能夠接軌,不會讓客戶感到和一個睡眼惺忪的人談到需求,而失去了信任感。
二、他們自視為事業體的老板,對市場趨勢、對社會脈動、對客戶感受都不敢掉以輕心,總是嗅覺靈敏、態度積極,在第一時間內完成讓客戶滿意的服務。
三、SOHO族和同業仍有密切連繫,有時接了太大的case,這時,支援的同業立刻連手出擊;有時國外大師級專家出席展示會或講座,大家則互報好消息,共同去成長。

你目前屬於因環境因素而被動地成為類似的SOHO族,所以還在調適階段。請將日常生活和工作時間規律化,這樣,當老板有事來連繫時,也不至於感覺到你是慌張起身或答非所問。
職場生
態變化多端,以你目前階段,我建議你先把眼前工作做好,當你心意篤定,就會踏實地工作了,至於找個專業叫起身的人,唉!時機歹歹,我勸你能省則省之,每個月1000元也是一筆「大」錢哩!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

少來惹本姑娘!

Q:從小我生活在一個非常幸福的家庭,家裡真的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父母彼此感情好,從沒有大聲呵責我們兄妹三人,我和兩個哥哥也是友愛相處,從來沒有吵過架。
很多朋友、同事羨慕我,本來我也認為這樣不錯,可是進入職場後,我發現不太對勁了。
也就是我有事不敢據理力爭,若被欺負也不敢聲張。像隔壁部門的主管,很奇怪哦!有什麼事,她都不找我們部門其他資深同事或主管,她總是趁我落單的時候,就來嚕囌幾句,一下批評我們部門不好,一下說我像高中生,看起來很嫩。
老實講,她來說東說西,我本來不以為意,總認為是同事之間的往來就是這樣,後來我們組內要好的同事麗琴特別提醒,我才感覺那個主管真的不應該來講我。可是,我又不知道如何回應,請問我現在該怎麼辦?


A:這個社會上真的有些專挑「弱者」來欺負的人,他們欺善怕惡,你越退縮害怕,他們變本加厲;你必須適度反擊,他們才會乖乖收歛。
哈!先不要介意我說妳是「弱者」,因為當年我也經歷過這種過程,我很害怕衝突,害怕被批評,看到「口出惡言」的人都是躲得遠遠,可是這樣一來,心中有壓抑,有恐懼,反而於事無補。
沒錯,像妳所說,可能從小「家庭和樂」的經驗,讓妳沒有處理過「大家把話說清楚,我不犯你,你也少來惹我」的過程,
以致碰到隔壁部門主管的不當言詞,不知道可以適度回應。
妳想聽我是怎麼改變的嗎?妳想知道我後來如何學到和「惡人」據理力爭嗎?
很簡單,就是像妳現在感到委屈、感到憤怒了,我也是在這種感受中,開始走出內疚和自責,練習「勇於表達」。
起先,面對「惡人」,難免因為還有過多的私人情緒,以致於講得語無倫次、語多攻擊或淚流滿面。後來,在反省、檢討中,終於一次又一次地學到「就事論事,把話講清楚」,讓對方不要以為「本姑娘」是好欺負的。
過癮吧!妳有權利,也有能力處理那個「惡主管」的「精神侵犯」,只要她靠過來,妳絕不閃躲,就是看著她的眼睛,嚴肅地說:「這些背後的話,我不聽,你可以直接找當事人講。」
妳把這個步驟當做是「成長功課」來做,妳一定會看到自己在人際關係上又跨越一大步了。加油!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

2009年1月20日 星期二

馬來西亞感謝函

來自馬來西亞的感謝函:
感謝函

2009年1月13日 星期二

樂於溝通,你沒損失

Q:我們公司在海內外算是知名的服裝公司,我負責的是媒體推廣部門。最近,有件事令我頭痛不巳,那就是產品研發部門,和我同樣是經理級的女同事,她見到我總是欲言又止,問她怎麼啦?她推說:「沒事!」
我和男性同仁相處是乾脆俐落,大家有話明講,若有誤會或不滿,請根煙、喝杯咖啡,大家過了就過了;可是和這位經理女士,我可就不好過。
我仔細回想──似乎我們的過節來自有一次,她們部門所設計的商務休閒裝,基於成本考量,我們部門無法用高檔的原料設計,開會討論前,我忘了先向她打個招呼,結果總經理就用我的建議──做平價的商務休閒裝。
公司既然做了定案,大家照著做不就得了,為什麼還要小心眼地計較?

A:職場上,有的公司以男性文化為主導,有的公司以女性文化為主導,也有的公司就是採取人性(不以性別為主要考量),做到對獨立個體尊重為主的相處。
聽起來,似乎你的公司比較男性文化主導。
然而為了創造公司更開放,更人性的氛圍,我建議你在開會決策前,能夠私下和產品研發的經理多交流,互相有討論空間,就算是你的部門有苦衷、有不同的見解,也理當請教對方一下。
若對方事先知道你們部門的想法,也保留了討論的空間,那麼在來得及參與的機會下,大家共同研究、共同成長,接著,在總經理主持的會議中,產品研發經理不會在毫無預警下被打了回票,所有的心血似乎一筆被勾消了。
這就是她悶悶不樂的主要原因。
這幾天方便的時間內,我建議你以開放的心胸,誠懇的態度,直接找她溝通,多聆聽建議,也虛心受教,這時你一定會見識到一位展露笑容、樂於分享的好同事。
公司若要業務量倍數成長,靠少數主管單打獨鬥是絕對不行,只有大家整合想法和作風,才能繼續創造更新穎的時尚潮流。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

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

可以向爸媽求助嗎?

Q:大學畢業十年了,那一天,同學會來了二十多位同學,大家在聚餐後談起近況,才發現那些未出席的老同學,不是獨力創業,還在風雨飄搖中;就是長期以來在就業市場起起伏伏,還有兩位同學聽說剛被公司解僱的,另一位同學則是公司倒了,人也被資遣了。
聽到這些消息,同學會的氣氛是有點低迷,不過,有位同學,平日就喜歡製造歡笑,他突然語出驚人地說:「這下好了,大家準備回去給老爸老媽養吧!」
沒想到剛說出口,他就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有的同學說:「什麼時代,那還有臉回家吃老爸老媽的飯。」有的笑罵他:「真是烏鴉嘴。」
老同學的情誼本來就很深,嘻笑怒罵中是無傷大雅,不過,我在回家的路上細細思量,覺得同學說的似乎也有玄機,因為我上班的公司最近也是有些風吹草動,我很擔心自己如果有一天也要回家依靠老爸老媽了,那該怎麼辦?


A:其實,景氣越不好,大家的危機意識感越強烈,這對我們人生的際遇而言,也不無好處。
趁年輕,大家在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逐步改善自己的理財態度、就業能力和消費習性,反而會理出更多的財,會更珍惜既有的一切,同時對「回歸家庭」會有更深的體會。
針對,目前一般人談及「救經濟」、「促消費」……等各種搶救行為,我認為最核心的還是「救家庭」。
「一同上路的家人越多,一個人就能活得越久」,這是「少子化──我們社會的災難與危機」(博雅書屋出版),作者法蘭克.荀馬赫提出的警語。書中特別提及兩個歷史知名的悲劇,發現往往獲救的人都因為有家庭護持而增加活存機會。
例子之一,1846年11月,一群移民正穿過內華達山脈,預備到加州定居,然而大雪封路、寸步難行。結果團體中開始出現爭吵、鬥毆、暗殺。許多自恃年輕、一意孤行的男士反而提早死亡,反而是一家人互相照顧的團隊活得最久。
例子之二,1973年英國一家度假中心,因兩個小男孩偷偷抽煙,引發大火,結果3000多位旅客中,67%是因為和家人在一起而獲救。也就是在無論在多麼危急混亂的時刻,緊密的「親屬團結」意識反而可以救到更多人。
以上都是面臨危機時刻,「家庭」發揮了最大效益的例子,所以,當你提及公司有風吹草動,你已經有警覺意識,這是很好的事。
萬一暫時需要依靠家人,「家庭」還是最好的避風港,在爸媽面前,「愛面子」是多餘的,不要害怕告訴爸媽你所碰到的困難,不要害怕讓家人知道你有時也需要被協助,不要害怕面對自己的挑戰……,這一切都不丟臉。「什麼都不說」,反而可能延誤家人相互扶持的好時機。
「家庭」的力量是驚人的。記住:「一同上路的家人越多,一個人就能活得越久」。從家庭重新找到自立自強的力量,是再自然也不過了。加油!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